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讲话、指示批示和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对经济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和顶层制度设计,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反对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反对层层批转、空转,不作为、不担当,必须压实责任。
要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转化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各地方各部门要把中央部署和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抓在日常,严在平常,做到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点促面,全面纵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如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要求我们的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全面深入扎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同时,工作不能单打一、平均用力、撒胡椒面,要把改革推向纵深,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人心的举措,打好攻坚战,找准着力点,打通各种有碍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理念落实的痛点堵点难点,培育生长点、增长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再累也要办好,再苦也要做好,再难也得干好。
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平,实现效能效率变革,推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必须发挥好政府作用,特别是要搞好宏观调控,优化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新时代,我们在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就业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提升效率方面,推动科技创新,注重数字化赋能,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反对垄断,推动资本有序发展。总之,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关系,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不能单纯算经济账、小账。公平有了,矛盾就会少,效率自在其中。当然,公平不是共同贫穷、平均主义、一刀切,更多是通过制度设计保证起点、机会的公平,促进结果的公平。
此外,还要处理和把握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处理和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开放与安全的关系等。
总之,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辩证思维丰富而深刻、有力而有效、系统而科学,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对我们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改进和完善领导方法、管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