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清代的釉里红瑞兽长颈瓶,这个瓶子细长颈、溜肩、下垂腹,通体施白釉,瓶腹部装饰有三只不同的瑞兽。
釉里红瓷首创于元代景德镇窑,用铜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即使是五百年后的清代,呈色失败而成灰黑的釉里红器亦不罕见。沧州博物馆这件长颈瓶最为特别的地方,是它使用了釉里红的装饰技法。
釉里红的装饰技法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釉里红线绘,就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最重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红铜的烧造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第二种是釉里红拔白,在白胎上留出来所需要的图案花纹部分,或者在该部位刻画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的地方,烧成之后的图案就会在红色之中显现出来,图案就是胎釉的本色。第三种是釉里红涂绘,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釉里红,把红铜料截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的图案花纹,再进行烧造。
沧州博物馆的这件长颈瓶,通过釉里红的技法在瓶身腹部装饰三只姿态各异的瑞兽,昂首蹲坐、神态凶猛,兽身用大笔触涂抹渲染,画工精湛、灵气尽显。瑞兽图案与留白的空间比例恰到好处,设计风格与现代简约主义不谋而合。
瑞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古代一直沿存至今,是吉祥的象征,也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