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第05版:05

蓄势·成长2022

通用航空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沧州黄骅港织密航线绿色发展

从直播电商到跨境电商

县域经济兴则全市经济兴

策 划 何荣芝

执 行 吕 坤

摄 影 魏志广

版 式 刘 园 乔文英

中欧合作新机遇 中小企业新未来

尽管是严冬时节,但沧州对接“一带一路”、深化对外开放的氛围却如春天般生机勃勃。

12月15日至16日,在沧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以其丰硕的成果,为共襄“中欧合作新机遇 中小企业新未来”写下了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崭新篇章。

近300家中外企业以线上视频的方式相聚一起,国内外政府官员、各界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通过网络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共谋合作良机。合作论坛以“云”为桥、共话合作,通过前期对接洽谈,共达成合作成果105个,投资额1367.69亿元。其中投资类72个、贸易类27个、合作类6个,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对外贸易、教育合作、友城合作等多个领域。

在12月15日下午的开幕式暨主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发布2023年采购需求清单计820亿元,其中,面向全球采购商品信息清单705亿元,面向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商品采购需求清单115亿元。

自2018年2月,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设立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合作论坛,累计签约项目112个,总投资317亿元。

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化、综合性对外合作论坛。本届论坛以“中欧合作新机遇,中小企业新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在沧州市设主会场,在中东欧国家共设有14个分会场,河北省各市、雄安新区以及沧州各县(市、区)分别设置国内分会场。中东欧国家和国内嘉宾约300人参会。

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沧州再次敞开怀抱,向中外宾朋展现出沿海经济强市的强劲发展势头,为沧州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无到有 蓄势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2年,是河北沃克曼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落户沧州的第7个年头。

公司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小目标”——从国内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均领先的冲床、折弯机等设备供应商,到提供兼具软硬件的智能制造系统,为复杂工厂做全套技术方案。

而在7年前,沧州的激光产业园区还在襁褓中。

伴随着园区的发展,沃克曼在园区内就能找到配套技术资源,必要的核心技术完全可以在园区内解决,这样的生态,支撑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沃克曼在沧州的成长蝶变历程,恰是从无到有的沧州激光产业园区到华北(沧州)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区的缩影。

曾经与沧州“那么远”的激光产业,而今已成为智能制造的潜力股。如今,园区企业拥有自主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技术240余项。

在中捷通用机场,一架架小型训练机腾空而起,3600米跑道尽收眼底。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能够进行飞行员培训、复训,还能够实现旅游观光、飞行体验,并将推动航空物流、航空展会的启动。

不远处的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内,世界上最轻快的运动型飞机“鲨鱼”已总装下线,大型宽体飞机的维修、拆解、改装、喷漆等项目也将陆续落地。

“通航+培训”“通航+物流”“通航+制造”“通航+服务”……多年以来,对沧州来说遥不可及的通用航空梦,如今已经有了立体的轮廓,并积蓄了无限潜能。

从见证中捷友谊的“拖拉机”,到近乎完整闭合的通航产业链,中捷的通用航空产业已成为我市着力培育的“6+5”市域主导产业之一,也成为中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名片。

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赶超跨越,必须开辟新赛道、换道超车,全产业链布局。

敢于“从无到有”,除了有眼光和勇气,更需要坚持和突破。

激光产业、通用航空、无人驾驶、应急产业……这些曾与沧州相隔甚远的产业,如今在沧州“从无到有”,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向海图强 抢占高质量发展要地

10月30日上午,伴随着“星东77”轮驶离,“沧州黄骅港—上海港—泰国林查班港”外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我市实现了外贸集装箱航线零的突破。

航线的开通,使沧州黄骅港至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业务时间上节约5天,物流成本减少1/4,预计每年可为黄骅港增加1万标箱外贸吞吐量。这标志着黄骅港与上海港共建“南联北融”战略支点再迈坚实步伐,也将有力推动黄骅港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而对于黄骅港而言,这也是织密海上航线网络、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流通和商贸往来的有力举措。

到“十四五”末,黄骅港将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7亿吨,集装箱泊位数达到83个,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箱,这里将打造成现代化港、国际贸易港、综合服务港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围绕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沧州以国际化视野审视谋划发展,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协同发展等各项工作。开放引擎、科技赋能、打造优势产业链、不断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高端绿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黄骅港率先在国内实现码头高低压岸电综合布局全覆盖,实现了靠港停泊船舶作业零碳排放,全面接驳后,预计每年船舶供电量近500万度,可替代船舶用油1100吨,碳排量减少3500吨。黄骅港煤炭港口“黑脸煤工”们实现了“穿白衬衣上班”的梦想。

南排河镇投资6000万元打造了歧口北方第一渔村旅游区、赵家堡休闲渔业体验区、张巨河渔家民宿体验区和华忠旅游码头的“三区一码头”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渔业+旅游”休闲渔业,全镇21个渔村“一村一品”,将盐场、虾池、渔港、古贝壳堤、船模、蟹壳画等渔区资源和特色文化融合其中,并重点打造了3个文旅码头、6个专业出海码头。在丰富业态、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帮助渔民从传统渔业的依赖者转变为特色旅游的参与者。

跨境电商 双循环下的必答题

“做跨境电商就像是在刨花生,看到的是一个,拉出来是一串。”2022年是崔红艳在沧州中拓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的第8个年头,这8年间,她常感慨跨境电商的市场之大。

跨境电商总会“东方不亮西方亮”,当企业做好展示端口,会有很多客户找上门来,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产品,保证品质和服务。

凭借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买全球、卖全球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很多时候,跨境电商企业将产品运到海外仓,国外客户下单后最多三五天就可以收到货物。

拿下700万元的彩钢瓦生产设备的国际订单,胡占岳的2022年完美收官。

从“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销量原地杵”的跨境直播试水,到在重启直播和因循守旧间反复“横跳”,31岁的胡占岳和他的伙伴们在跨境直播的路上摸索了两年后,终于有了新的突破——不靠网红不拼流量,跨境直播说到底是对客户服务的补充和延伸,抓准顾客需求,将更多准备工作做在背后,掌握更多产品信息随时为顾客解惑,每次直播后及时进行复盘,对直播中没能给顾客确切解答的问题,再及时跟进,详尽回复……

国际经贸往来既是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回顾世界历史,贸易快速增长的时期往往也是世界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跨境电商可以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加快形成新业态驱动、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的重要保障,可以增加地方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多业态发展,使其更快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带动就业和人才聚集,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政策利好加持下,企业对跨境电商是“止步于风险”,还是抢占新赛道,已不是选择题,正成为双循环背景下的必答题。

打造县域产业集群“强磁场”

从生产电视机、照相机、摩托车零部件的民营企业,成长为给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做配套的“专精特新”企业,位于南皮县的沧州惠邦机电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成为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如今,在公司的车间内,一个个智能机械手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操作,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而仅为了解决焊接技术水平不达标这一难题,公司就先后投入上亿元,新建现代化厂房,引进先进技术,并购置了各类机器人60余台套,同时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与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合作,通过积累经验、不断摸索,不仅攻克了焊接难题,还自己生产出智能焊接工装平台。

作为“中国五金机电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机电进出口基地”,南皮县重点围绕创新、绿色、智能等产业发展路径,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换代,采取产学研合作,自主培育研发团队,树立自己的品牌,积极推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力打造五金机电产业集群,产业也实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

在东光县宏海纸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集自动送料、折叠、行走、压线、粘钉、计数、打包、码垛于一体的生产线,成为当地纸箱设备行业的“明星”。

这是宏海自主研发的智能自动化下折式高速钉粘捆扎生产线,公司年可生产智能自动化下折式高速钉粘捆扎生产线200台套,半自动、全自动钉箱机400台套,发展潜力巨大,填补了国内外智能钉箱机空白。

历经40多年发展,东光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全国同行业中创造了群体规模最大、产品规格最全、市场覆盖面最广、性价比最优的四个“之最”。

特色产业兴则县域经济兴,县域经济兴则全市经济兴。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县域主导产业,做足做优“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根基,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2-12-2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7608.html 1 蓄势·成长20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