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第03版:03

兔年说兔之兔的文化形象

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几千年来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并与中国社会发生着复杂而持久的联系,也因此拥有了复杂的文化形象。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文化中的兔子,以及这种文化形象产生的原因。

兔子的第一层文化形象可以概括为“物竞天择自然铁律下以弱胜强的生命强者”。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兔子属于位阶较低的食草动物,如果直接从它的自然特性方向延伸,那它的文化形象应该是偏负面或弱势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兔子遇敌以逃跑为第一选择,也因此进化出了较快的奔跑速度。《孙子兵法·九地》记载:“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强调军队行动要如兔子一般迅捷。旧时我国民间中秋节给娃娃穿兔鞋的习俗,也是祈福小孩身体健康行动敏捷。

兔子还是筑窟营穴的高手。《战国策·齐策四》记载:“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故事,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兔子天敌甚多,除了逃跑、躲藏之外,其维持种群的第三个办法就是繁殖。苏澈《中秋夜八绝》写到:“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正是由于兔子旺盛的繁殖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兔子的第二层文化形象可以概括为“万物有灵神话视界中崇月与长生的代表”。月亮中有兔子的神话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国、各民族的民间传说中均有体现。但月亮、兔子、长生等文化意向的联系,在中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月中有兔的神话形象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其一号墓帛画中绘有月牙形状的月亮,月中有白兔与蟾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月兔的形象至少在先秦就已经形成。

之所以将月亮与兔子联系起来有很多推测。晋代张华《博物志·物性》记载:“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认为兔子是明月之精,吸收月亮精华而繁殖。东汉张衡《灵宪》记 载:“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认为月中阴影的形状同兔子形似,因而附会出了月兔的说法。其实兔子是晨昏觅食的夜行性动物,其活动时间与月亮出现时间重合,由此产生“视月”生子的说法及兔子拜月的民间传说,因而兔子才会同月亮联系在一起。

月兔图像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一直是以奔跑的姿态存在;西汉中期,出现了匍匐在西王母前,且口衔仙草的形象;西汉末东汉初年,出现了作为西王母的固定搭配图像的“捣药兔”;到东汉末年,月兔与捣药兔形象开始发生混合,出现了月中捣药的兔子形象;晋代后,月中捣药兔的形象日益强化,并取代了过去的月兔形象。

兔子的第三层文化形象可以概括为“民俗文化自然衍生下的祥瑞象征”。如果说兔子的文化形象第一层源于兔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迅捷、躲藏、繁衍衍生的强健、智慧、多子文化),第二层文化形象源于月神崇拜(兔子已成为“从属”,月神崇拜和西王母崇拜的一部分),那么在民俗文化的自然衍生下,兔子的文化形象自由生长,已然很难理清中间的脉络与逻辑。

正月点起兔花灯——传新有后;清明梁悬兔寒燕——消食祛病;端午绣制兔香包——驱毒进邪;中秋摆供兔儿爷——祈佑吉祥等。民间兔文化融合了各类民俗文化内涵,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充实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吕庆元

2022-12-2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7830.html 1 兔年说兔之兔的文化形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