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3日
第06版:06

义和街上 武韵流淌

白世国

义和街是老沧州遗留至今为数不多的一条老街,旧的底蕴在传承,新的文化在流淌。老义和街人依稀记得街巷里的那些事。

义和街在阜民门东南,原名青龙街,西起大石桥,东至芦苇坑、小东庄,长约350米。它南面不远有个方圆数十亩的坑塘。芦苇、青蒲茂密,水鸟啼鸣,多有摇橹捕鱼者。雨季,潺潺流水北来经大石桥汇入护城河。

义和街能并行两辆马车,是东南乡进城的要道,人流熙攘。街上有茶馆供人们歇脚、谈天。又连接德兴、庆余、万顺、祥顺等20多条胡同,大都是低矮的土坯院落,也有青砖瓦舍的富裕人家。

朴实的民风和温暖的人情在街巷里缓缓流淌。哪家建房搭屋、婚丧嫁娶,大家都去搭把手。街巷里有接济贫弱的传统,自己有口吃的就不让同胞饿着。有户戴姓人家住四合院,有雕花走廊,他家把南厢房腾出来专门给鳏寡孤独者居住。

民国三年(1914年),人们在大石桥西侧的古寺内成立高等小学。古寺大门朝南,门楼飞檐高耸,青砖灰瓦,格外气派。门前有几级青石台阶,台阶两侧是宽厚的石栏。孩子们跑到最上层的台阶,骑着光滑温润的石栏溜下来,乐此不疲。男孩子还常去爬城墙或者去城里大营玩耍。

后来有个叫张杰的学生受地下党的影响,年仅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小毕业后,张杰担任津南特委委员与驻沧特派员,以古寺为掩护做了大量革命工作。

义和街素有习武之风,师父传艺前先讲武德:保家卫国,惩奸除恶,不准恃强凌弱,不准坑蒙拐骗……久之,春风化雨浸润了民风。

义和街东头,住着武术大师马云龙。他先后在自家及城里传艺,是沧州滑拳门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扩大了门派影响,但他一生莫说与人论剑争雄,都没和人吵过架。功夫在身,更要和善谦恭。

马云龙晚年以卖锅饼谋生。他在城里大集买了袋粮食,等做生意的弟子都走光了才把麦子扛回来,担心弟子帮他送粮耽误生意。多为他人着想是义和街人的行事风范。

从这里走出的武术家王子平、王振山等人声闻全国。王子平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跟随父亲捕鱼、贩鱼谋生。他习武刻苦,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民国时期,他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多次打败外国来华炫耀武技的拳师,为国家与人民博得荣誉,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王振山擅长摔跤,绰号“铁别子”,摔遍华北无对手,传艺于济南。

吉祥胡同的胡万通,精通拳脚,为人豁达,与各门派关系密切。新任县长想看武术,大都由胡万通组织。胡万通靠卖烧牛肉、烧羊肉养家。炖肉时放各种作料,老汤文火,一炖就是大半天,半条街都能闻见香气。学生们就是嗅着胡家的烧肉气息往返学校的,回了家央求父母要点零钱,拎着盆子去买肉汤,回来炒菜吃,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曙光胡同原来叫仁义胡同。胡同北头的李八爷精通六合拳法与青萍剑,很多孩子随其学艺。有时候人多,院子里练不开就到街上练。李八爷叫李志云,新中国成立初期当过街长,任职期间给许多人安排工作,却没安排自家孩子。

义和街的武术场子多,张凤山、胡云祥、胡云田、李宝德、张少杰等老师傅都有名气,传艺不收钱粮。倘若夜晚习武,弟子们给添点灯油。彼时,义和街是名副其实的武术一条街。

街北有五间宽敞的红砖瓦房,是供销合作社,出售文具、食品、布匹等生活用品,弥漫着俗世烟火的气息。合作社负责人姓关,他个头不高,略胖,为人和善,和大人孩子都谈得来。合作社东面不远是白家油坊,阵阵香气随风飘散到街上。

义和街的百姓质朴、勤劳、善良。他们贩卖粮食、运送货物、开店铺经商,也有书香传世之家。更多的人家务农之余做勤行,蒸包子、打烧饼、磨豆腐……去城里、运河码头、火车站叫卖。无论做什么都尽心尽力,虽是小本生意,细水长流,家里总有进项。大家姓氏不同,行业各异,聚拢于义和街,“义字当先,贵在人和”是公认的处世原则。

近百年的时光穿梭而过,义和街已与兴华街并称义和路,早已变了模样。北面的护城河修了宽阔的解放东路,车流不断。坑塘上建起楼房、市场。大石桥湮没在时光深处,遗址东侧的人家在门口种了果树,红的山楂、黄的柿子,为老街平添几分生机。老街淡去喧嚣,变得宁静,如饱经沧桑的老人欣逢新时代,内心欢喜,波澜不惊。

2023-01-0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8110.html 1 义和街上 武韵流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