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回答中国之问。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强调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针,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强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这些理论成果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全新阐释,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创造性回答世界之问。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解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在历史交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深厚的理论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的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发展实践、正在推进的最为壮阔而生动的现代化进程,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特有的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现实鲜活度。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原创性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理论观点,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以及新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范式,并上升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第一,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的基本范畴。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如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这些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中国实际、在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创性,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元素”。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提出来的。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要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含义。
新发展阶段。这是针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提出来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逻辑上具有递进性,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