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决定成立公司涉足冷却塔领域时,即便是国内顶尖的专家,也并不支持中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掌舵人王建军的创业决定。
国内生产冷却塔的厂家数量众多、种类庞杂,难成气候、难树口碑。以衡水某县为例,全县冷却塔厂多达数百家,还有不少“游击队”,使得这一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海”。
但中冷人憋着一口气,他们想做出个名堂来,想要为冷却塔厂家“正名”。
不下10次的拜访,国内行业老专家终于同意给予技术支持,但附上“约法三章”:质量要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服务必须与国外看齐,企业要有长期规划。
王建军欣然接受,这,也正是中冷的创业初衷。
这一片他人眼中的“红海”,却因为中冷不断的技术突破而凸现“蓝海”——“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能源、化工、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对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冶金、纺织、电力等行业对设备的要求也在提升。按照未来5年工业用水量推算,利用消雾节水冷却塔节水量可达11.27亿立方米。这个数字,对于缓解淡水资源压力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这一片“蓝海”,只有拿出真正的实力技术,才能有资格进入。一举拿下两个2022年度我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产品性能比肩国际大公司的中冷,显然拿到了钥匙。
1月10日,位于泊头的普惠仪表有限公司主编的物联网智能终端防护水表井行业标准发布,今年6月1日起实施。
而当初普惠决定从阀门领域专注到水表领域的那一刻,国内电表的智能化已经甩了水表好几条街。
曾几何时,水表的防潮问题困扰着整个行业。防水好做防潮难,水雾是影响水表使用寿命和精度的直接因素。为了这一块小小智能水表的防潮问题,普惠前后砸进去数千万元。眼瞅着从前的积累一点点薄了下去,很多人开始“劝退”普惠,但公司董事长穆秋池横下一条心:无计量不节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儿,不能只看企业发展遇到的一时一刻的困难。
在行业内深耕近30年,这家小小民企将20余项专利汇集在一块智能水表中,用不锈钢代替铜做水表外壳、在水表中植入4个芯片、稳定的性能让水表使用寿命从3至6年直接提升到10年甚至30年。让大家能用普通水表的价格买到智能水表,在实现智能物联、精准计量的同时,大大节约了使用和维护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南水北调这一重塑中国水格局的超级水利工程中,仅是我省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的受水区,就涉及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和26个工业园区,受益人口3000余万,总投资逾285亿元。
而普惠仪表直击供水改造提升和供水智能化推广的“中梗阻”,打通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最后一公里”,仅是表井一体化在单个县市的应用推广,就可以省下近亿元。
每个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是各种隐形冠军的支撑。而只有把专业做精,做到极致,才能在“红海”中觅得“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