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1日
第06版:06

科技做“媒” 绿色韭菜不愁“嫁”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摄影报道

寒冬时节,吴桥县沟店铺乡范屯村,景辉家庭农场的小拱棚里,绿油油的韭菜长势喜人,几个工人正忙着收割。

只见她们弓着身,左手抓住一把韭菜,右手举镰利落收割。三五把韭菜聚成一堆后,轻轻箍住,齐齐的一捆成品便闪亮登场。不一会儿,茂密的韭菜田便被“剃光了头”。

“最近的出货价格约一公斤6块钱,13个棚一天出了约1.35万公斤韭菜,今天卖了8万来块钱。”喜获丰收,农场负责人杨世英很是满意。她说,这是农场收获的第二茬韭菜,由于管理得当,产量并不比第一茬差。而且刚刚上市,就被客商预订一空。

杨世英的客户,除了农场周边和吴桥本地的商超,还有不少市民。她种的韭菜,为何这般“香”?答案,就在科学种植技术中。

原来,杨世英和合伙人翟景西经营农资连锁店多年,是远近闻名的技术服务专家。这对好搭档不断吸收业内的前沿理念,以做农民的朋友为目标,解锁了线上服务、示范服务、社会服务等多项技能。这两年,他们发现,周边村庄在韭菜种植中还是走老路子,不光产量有限,品质也提不上去。

“不少农户用药、用肥缺乏规范意识,土壤愈发盐渍化、酸化、板结。”翟景西不无担心,“土壤害了病,病虫害愈发猖狂,种植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另一边,与客商对接时,他们发现,市场对优质韭菜的需求量不小。

为此,俩人萌生了做示范田,给农户们“打样”的想法。他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样可以优质高产。

可这一举动,却让不少农户不解。施那么多肥,韭菜都不一定长得好,降低化肥施用量,就能长得好?

“原来种韭菜,不少人习惯亩施化肥几百斤。”翟景西直言,“一亩地施几十斤肥即可,都不用过百斤。俺们这儿的土壤含盐量高,对根系造成很大影响。过量施肥,土壤盐渍化还会加重。再就是种韭菜的重点在管理,不在施肥。”

为此,在种植前,农场首先做了测土施肥,并专门调配了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同时,着意降低化肥用量,多为土壤补充有机肥和菌肥、菌剂。韭菜生长的“母体”康健,植株也更有生机,降低了病害机率。

如何防治韭蛆,一直是让农户们头疼的问题。往常,韭菜遭了虫害,往往是用药剂一灌了之,虫防住了,可也影响韭菜的品质。翟景西和杨世英要为农户们“打样”,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环。

为了保证韭菜的绿色品质,他们从韭蛆易发的春秋季节下手,探索了不少物理治虫办法。到了春天,扒开地把韭菜的根晾晒在太阳底下,用紫外线把虫卵杀死,这样能少使用一次药剂。秋天,收割前,扣上棚膜,再齐刷刷将韭菜割下,防止辛辣的气味外散引来韭蛆成虫产卵。

“今年,俺们计划将秋季的棚膜换成纱网,这样透气性更好一些,在防治虫害的同时,工人干活儿也不憋闷。”翟景西说道。

需要使用药剂治虫时,他们也首选生物制剂,不仅安全,而且高效。

“其实,防治不乏好办法,投入的人工和成本并不比传统模式多,相反还会少一些,只是有些农户习惯按照老路子走,一时转变不过来。同样的投入,产出更加绿色的韭菜,何乐而不为?”翟景西直言。

除了生物肥药护航,在技术管理上,景辉农场同样精益求精。9月底施肥后至立冬前保持土壤干旱,一定不能灌溉……每一个关键管理举措,都被他们牢记在心。

在科学种植观念的引领下,农场的韭菜不仅品质好,还取得了亩产两三千公斤的好成绩。

这两年,翟景西和杨世英的坚持与探索,不少农户看在眼中,连一些岁数大的农户都说:“种地一定要学新知识、用新方法,老一套,得改改了。”

为了辐射更多农户,他们还专门建立了韭菜种植技术微信群,吸引吴桥县及周边县(市)的韭菜种植户入群,传授肥药使用经验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对于接受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农户,还免费提供肥药及管理建议,帮助他们向绿色种植转型。目前,吴桥当地已有90%的韭菜种植户使用景辉家庭农场的绿色管理方法。

2023-01-11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0009.html 1 科技做“媒” 绿色韭菜不愁“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