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1日
第06版:06

自动化养殖鼓起钱袋子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田俊荣

腊月的夜晚天寒地冻,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影,而东光县找王镇姬庄村的养鸡场内,灯火通明,很是热闹。

抓鸡、装笼,再一箱箱装到车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养鸡场的19万只鸡到了出栏的日子,这样忙碌的景象,将持续一周左右。

“一晚上能装2.7万只鸡,装好了,司机连夜赶路,第二天早上到屠宰场时,肉鸡还都活着,工人们也正好上班,这样加工后的鸡肉更新鲜。今晚卖这一批鸡,除去各种养殖成本,能赚3万元。”养鸡场负责人郭志广高兴地说。

走进郭志广的养殖棚舍,鸡舍整洁,没有想象中的刺鼻气味。鸡笼里,一只只身披白羽的肉鸡或休憩,或不时饮水、进食,一切井然有序。

“我们的养殖棚舍占地1500平方米,从2020年开始改变模式,由传统养殖向自动化管理转型。现在,鸡舍内不仅安装有温湿度、气体浓度等自动化环境监测设备,还装上了自动化供料、供水、刮粪设备,饲喂和养殖粪污的处理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郭志广揭开了鸡舍环境干净、无异味的“秘密”。

他说,有了自动化好帮手的助力,不光养殖环境大大改善,养殖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按照原来的养殖模式,至少需要20个人干活儿,向自动化管理转型后,整个养殖场只需6个工人。”

自动化养殖也给了郭志广扩大规模的信心。如今,养鸡场可年出栏肉鸡100万只。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合机制,肉鸡销往周边及山东、天津、北京等地。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今年还要调整思路、不断创新,计划打造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好信誉的新型养殖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郭志广说。

2023-01-1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田俊荣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0012.html 1 自动化养殖鼓起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