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君伊
建良策、出实招、谋发展……翻开2022年市政协“提案履职作业”,一条条真知灼见紧扣新时代发展主题,一句句肺腑之言饱含民生情怀,一篇篇资政建言贯彻新发展理念,见证了市政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
2022年是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大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部署,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充分运用提案履职建言。这一年,市政协共提出提案505件,经审查立案482件。截至目前,立案的482件提案全部办复,办复率为100%,委员满意率为99.8%。
抓关键、促合力、增实效。一年来,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提案工作正确方向,通过委员会客厅活动、委员读书活动、微信群、功能型党支部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全市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坚持“不调研不提案”“不调研不立案”,认真落实“三提前、两把关”机制,选取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自身所长的提案,深入开展调研,提案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将一件件提案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康彦民多次批示提案工作,要求有关部门组织专人专班研究提案建议,采纳汲取有益建议,提升落实效果。市长向辉出席政协提案交办会议,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提案办理任务,并多次点题批示落实提案建议。市政协主席王晓燕多次对提案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并分包督办重点提案,多次带领委员深入一线,调研视察,与承办部门面对面沟通协商。
一份份提案背后,是考察调研、座谈走访、履职尽责的情怀与担当。一年来,委员们聚焦聚力第一要务,坚持深入高效开展提案工作,许多建议和意见被各部门单位采纳,落实体现到政策文件出台和相关工作推进中,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全面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聚焦临港产业发展,推进临港物流园区建设、补齐港口物流产业链短板等建议,为建设临海产业强市添活力;聚焦建设美丽乡村,培育品牌农业、打造“一村一品”等建议,助推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聚焦打造文化强市,挖掘运河沿线的村落和饮食文化、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夜间旅游产品等建议,在沧州大运河“1+6+1+1”规划体系实施中得到吸纳体现;聚焦提升城市容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拆留改”并举、将区域形象的美化融入艺术文创元素等建议,为城市容貌提档升级提供助力;聚焦解决民生难题,加强燃气加臭监管工作的建议,被市场监管部门采纳,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对燃气加臭进行了检测……482件提案涵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一批精品提案成为党委、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一批务实之策转化为有关部门的具体措施,提案“金点子”转化为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助推工作的“动力源”。
一年来,市政协立足全市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全链条直联直通协商”平台建设,实现三个板块信息联通、资源共享,共有19件提案转为社情民意,交由有关单位重点研究办理,助力相关问题及时解决。如《关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我市航运企业快速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转为社情民意上报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采纳,市政府根据建议制定了《沧州市促进航运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共有28篇大会发言和8篇调研报告转为提案,让大会发言和调研报告首次进入法规规定的硬性落实环节,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利用。同时,市政协首次对全部提案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形成《从市政协委员提案看社情民意关注热点——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分析》,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市政协还首次由各专委会牵头协助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发挥了各委与界别委员、议政咨询委员、业内专家联系紧密的优势,调动了他们利用自身特长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调研视察、沟通协商的频次,提升了督办质量。
众志擘画新蓝图,扬帆起航新征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肩负着时代重任和人民重托的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携手同心、开拓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