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聚焦推进理论学习向深走实,一手抓学习体系构建,提升组织度,全年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30余次。一手抓平台载体创新,提升参与度,创新学习机制,共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座谈会28次,480余名委员踊跃交流所学所悟;创建政协讲堂,举办11期,4000余人次在一讲一听中不断增认同、强信念;打造崇学系列——“读书分享+”品牌,构建荐书、赠书、读书、讲书、诵书读书链,向委员赠送《习近平正定足迹》等936册,开展读书活动50余次,推动委员读书活起来,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献计出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聚焦中心大局,才能更好彰显政协力量。以高质量做强全会协商龙头。十二届二次全会期间,广大委员撰写大会发言34篇,提交提案501件,通过《政协全会之声》提出建议300余条,市委主要领导对9篇口头发言逐篇作出批示、提出采纳落实的明确要求。大会开出了满满精气神,取得了务实好成果。
以全局观打造产业体系协商“连续剧”。聚焦我市特色产业精心选题,实行一个产业开展一组上下内外系列调研、进行一次高规格专题协商、形成一套站位全局的建议举措,完成3个产业深度协商。围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前,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率60余名委员、议政咨询委员,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座谈、把脉会诊。围绕再制造产业、包装机械产业开展专题协商,形成了具体翔实的建言成果。
以小切口做好民生改善协商“专题片”。聚焦全市民生领域的大事和民众所盼实事,增强建言的靶向性。围绕盘活沧州特色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主席会议成员和83名委员、议政咨询委员参与视察调研,建言人数达90余人,涉及21项特色资源,提出建议118条。围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平安沧州建设、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开展专题协商,聚焦惠民文化服务、民办幼儿园发展、燃气安全管理、交通秩序整治、电动自行车管理等开展对口协商,针对房地产市场走低问题,广泛开展小微协商。多项建议得到及时回复和采纳。
切实发挥协商式监督作用。认真落实市委督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市县政协一体开展“四个一”专项履职活动,集中对大运河沿线242个重点村进行全覆盖视察督导,有效助推了村级规划提质。聚焦便民市场、停车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民健身设施、主城区断头路建设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等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监督视察。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民主监督,选派55名委员担任文明城市创建监督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工作落实。
崇尚团结、增进团结,为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共识
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立足使命担当,市政协努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引领共识,创新提出强化政治思维、初心思维、协商思维、统战思维、担当思维的“五种思维”,引发广泛共鸣。构建全市政协系统“1+7+16”线上宣传矩阵,用好《沧州日报》议政建言专版、沧州电台政协之声专栏和《沧州政协》专刊等平台,全年刊发展现政协特色工作和委员履职风采稿件800余篇,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刊登26篇。推进市政协文史馆建设,成立文脉传习所,开展文史文化交流20场次。《沧州红色记忆》中15个故事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
深化团结合作。致力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创造更好条件,全年督办党派、工商联提案109件,联合开展协商活动30余次,安排会议发言20余次。实行党内外副主席共同分管专委会制度,完善谈心谈话、走访看望制度,推行主席恳谈日,全年开展谈心谈话612人次,走访看望委员326人次。加强与民族宗教界委员联系,开展宗教场所“双创四进”情况视察,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团结面越来越大。
扩大知情明政。组织委员参加全国文明城市观摩拉练评比、创城实地点位督导、大运河新建桥梁和中心城区贯通道路命名论证以及电视问政等活动。依托各类协商活动,举办重点问题情况通报会9场,邀请党政部门介绍情况、回应关切。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5次,组织住县(市、区)委员交叉视察3次,引导委员看发展看变化看成就,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活跃联动交流。积极参加省政协各种会议活动,配合省政协调研组在沧开展调研活动10批次;配合多地政协来沧考察交流。积极“走出去”,多批次组织100余名委员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调研,开阔视野。主动“联起来”,加强对县级政协的交流指导,联合开展学习履职活动40余次,形成整体合力。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系统提升专门协商机构潜力效能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如何让协商跟上新时代步伐,“专”出人民政协的新样子?一年来,市政协加强协商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要求,创新构建了选好协商议题、落实好协商频次、搭好协商平台、抓好协商质量、规范好协商程序“五个好”系统,建立健全协商全链条工作机制。严格抓好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回头看”,市政协对标查找的8个具体问题和县级政协查找的26个机制问题全部规范整改到位。
推进协商平台建设。围绕十个特色平台建设,市政协专班推进、群策群力,同步打造有形平台与有效平台,全面建成10类有形平台,总面积3400多平方米。对每个平台各环节作出制度性安排,做到功能清晰、运行规范。特别是建成委员会客厅19个,联系界别群众500余人,开展学习宣传、小微协商等活动70余场。
树立调查研究规矩。制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15条措施,创新优化社情民意信息10条新机制,确保不经有质量调研的议题不协商、提案不立案、建言文稿和社情民意不采用。一年来,主席会议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和省外先进地区开展调研30余次,参与委员、议政咨询委员600余人次,累计时长90余天,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9篇、社情民意49篇及系列协商成果。
高标准组建政协智库。聘请59名专家组成市政协议政咨询委员会。邀请议政咨询委员参与调研、协商等30余人次,实现专业人士议专业事、建专业言。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创办《领导参阅》专刊。
固本强基、增强实效,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提高履职水平的重要基础。市政协突出党建引领,围绕实现两个全覆盖目标,重点落实“三个建强”:建强组织体系,一体推进委员全员入委和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组织体系。建强联系链条,重点落实“1+3+5”制度,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和界别群众达2771人。建强党建品牌,创新开展“创五好支部、聚共识合力”活动,落实23条具体可行的标准举措,推动“党建+履职”融合发展、双轮驱动。
着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落实委员履职规则,制定优秀委员、优秀提案、优秀报告、优秀社情民意“四优”评选办法,建立履职评价体系,对勤于履职、善于议政的委员进行命名表彰。抗疫期间,2370余名市县政协委员奋战防控一线,累计捐款捐物730余万元,创作抗疫作品379篇,涌现出王炳章、黄炳辉等一批先进典型。
加强模范机关建设。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深化“两转两促三思考”活动,开展“青春勇担当、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和常态化每周悟语、读书分享,加强对青年干部培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开展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支持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机关干部高度负责、事争一流,用心用情服务委员和界别群众,展现出良好形象。
扬帆起航自奋楫,不负韶华更向前。2023年,市政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奋发的精神,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与思、为提升百姓生活水平鼓与呼,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美好场景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