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坚决落实党委部署。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年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9人次,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强化监督举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大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盯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全年组织开展视察调研88次,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议案42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全省重点任务联动监督。按照省人大联动监督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召开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5次、主任(扩大)会议3次,进行研究调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压紧压实责任,全市累计组织代表1169名、开展培训2753人次,组建执法检查组59个、县级代表小组92个,检查点位416个、召开座谈会165次,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清仓见底”。
围绕全市重项工作精准监督。坚决落实市委工作要求,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市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围绕沿海经济带建设、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组织开展调研,推进全市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在推进县城建设方面,深入渤海新区黄骅市等县(市)查实情、出实招,对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督办;建立健全定期研判机制,实行线上督导和实地抽查相结合,实现督导工作横到边、竖到底。在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领常委会组成人员、省市人大代表多次对园博园施工现场、南川楼文化街区、御碑苑、谢家坝遗址等点位和大运河沿线进行现场调研,提出了发展城市沿河夜经济、建设运河沿岸农业示范园区、保护沿岸历史遗迹等意见建议40余条,为促进古老运河焕发生机贡献智慧和力量。
围绕民生热点问题深入监督。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切实推动就业、教育、住房、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解决。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民意、征集意见建议,深入责任单位和项目现场开展调研督导24次,提出意见建议65条,用“闭环式”监督打通堵点难点,确保主城区城市排水综合治理、中心城区道路贯通等10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代表视察、无记名投票等方式,对职业教育改革、劳动就业、城市房地产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养老服务、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状况等9项专项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持续强化人大监督工作力度,有效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
同时,各县(市)人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及时跟进、协同发力,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推动人大监督向纵深化发展。
突出立法引领,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大力推进法治沧州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
稳步推进地方立法。按照急需先立的原则,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范主城区停车秩序、加强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等立法需求,先后深入22个点位开展实地调研,召开论证会、研讨会、座谈会15次,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制定颁布了《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若干规定》《沧州市公共停车场管理规定》《沧州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促进和保障公众全过程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实施了《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程》,有效提高了立法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对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学校安全条例、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节水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落地见效。围绕“备案、审查、纠错”三个关键环节,依法对“一府一委两院”报备的34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合宪性、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实现行政、司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覆盖。
切实维护公平正义。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法治监督体系,制定《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作用。强化诉讼诚信建设,对市中院整治虚假诉讼工作进行重点监督,有效遏制虚假诉讼犯罪行为。定期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督办群众申诉控告案件9件,促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公安机关建立健全“打拐”一体化工作机制,全力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重视群众信访工作,全年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25件次,有效促进信访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服务保障,代表作用日益彰显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健全完善代表履职保障机制,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夯实基础、增添活力。
完善履职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实现形式和路径,全覆盖推进代表家站建设。全市五级代表1.57万余人全部编入家站,全年累计开展学习活动533次,接待走访联系群众2万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3831件。
做好代表意见督办。高度重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所提各类意见建议184件进行跟踪督办,全年代表建议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99%,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双减”政策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代表服务保障。创新学习培训方式,首次启用线上培训系统,制作18个学习课件,组织代表开展全覆盖学习培训,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和履职水平。深入开展“一亮五增”活动,有效激发代表认真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用情纾解民忧的积极性。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邀请代表参加视察调研、监督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5869人次,市县两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202个,进一步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保证。一年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紧扣“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创新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助力疫情防控等重点,转作风、抓落实,扬正气、树形象,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凝心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回望来路,一路风雨兼程;奔赴未来,还须夙兴夜寐。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沧州场景的起步之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打造“八个沧州”、建设“九个强市”,高质高效履职尽责、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在接续奋进的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