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颖颖
乌黑油亮的沥青路面、黑白相间的道路标线……鲸川路、晴川路、署西街等37条“断头路”实现贯通,越来越完善的城市交通给群众出行带来便利,也得到市民的点赞认可。
原本需要往返两地、至少用时一个星期的市场主体迁移,现在即到即办、当场办结。聚焦企业迁移登记“往返跑”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市人大代表提出的一件件关乎沧州经济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建议逐一得到办理、落实、答复,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据统计,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城市更新、优化营商环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沿海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教育改革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184件。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推动这些意见建议得到办理、落实,让一个个“金点子”转化为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一句句“良言”变成一项项惠民“良策”。
民之所望,就是履职所向。代表建议的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更是“海量”民声民意的汇聚。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提出的建议认真分析研究,进行分门别类,精准明确办理单位。根据建议内容和职责分工,将184件建议中的182件交市政府办理,1件交市委组织部办理,1件交市中院办理。为了让代表建议“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高度重视,主任会议专门听取选任代工委对代表建议的梳理情况和分析报告,对建议督办工作进行认真研究,要求拓宽思路、定期视察、跟踪督办。持续完善办理前见面沟通、办理中见面磋商、办理后见面反馈制度,积极开展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坚决消除“不面复、代签字”“重答复、轻落实”“只答复、不落实”现象。坚持将重点建议督办和日常督办相结合,加强与承办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承办单位的现场办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协调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认真审核“答复文件”,确保代表建议真正办到代表和群众的心坎上。(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