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6日
第06版:06

奋楫扬帆正当时 凝心聚力谱新篇

——河间市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河间经济开发区俯瞰图

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车间

沧州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车间

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新年伊始,河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投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凝聚全市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沧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沧州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锚定投资、项目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会议总结2022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聚焦建设“八个河间”、打造“七个强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间场景落地见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河间贡献力量。

寒冬时节,在河间,从城市到农村,从项目建设一线到企业生产车间,从施工现场到田间地头,到处是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火热场面。

本报通讯员 李瑞存

强引擎

工业产业促发展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而产业发展重在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河间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县域特色经济。

拉丝、吹胎、封底……在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玻璃原料经过数道工艺,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精美的玻璃产品。

“这款简爱杯,过滤片是半月牙形玻璃片,喝水时不仅能阻挡茶叶,还能让嘴巴有冲浪的感觉。”公司项目中心经理张磊介绍,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他们创新使用了玻璃材质的过滤片,简爱杯获得了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最佳旅游商品设计奖。

“以前,客户给什么图纸就加工什么产品,完全没有自己的设计,也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张磊说,简爱杯只是一项小创新,现在,公司每年都拿出产值的10%来搞创新,秉承着工业设计理念,从茶具扩展到了餐具、咖啡具等生活中的玻璃器皿,并对这些产品的性能、外观等进行设计,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河间市坚持推进产品和生产流程设计创新,促进工业设计与玻璃制造加快融合。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中国·河间国际灯工艺术节”,为工艺玻璃制造产学研对接和转化搭建了平台。截至目前,玻璃产业现有注册企业259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注册加工摊点近2000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河间市也因此荣获“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等称号。

玻璃产业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河间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河间聚焦再制造产业持续发力,推动再制造向再“智造”转变,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日前,在位于河间的沧州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20多台车床正在加紧对废旧钻头进行再制造。经过再制造,原本的废旧钻头摇身一变成为带有芯片的钻头,且精度国内领先。

格锐特是专门从事特种钢材和金刚石材料加工研究的钻头企业。“钻头的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足够坚硬,还需要非常精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春艳介绍,钻头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石油开采的质量、效率、成本。加装了芯片的钻头,可以对泥浆、井底盐性、温度、钻井速度等情况进行收录,收集上来的数据,可有效作用于二次钻井的钻头优化。

河间市紧紧依托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催生再制造产业发展活力。目前,河间拥有具备再制造基础的企业350余家,年产值超100亿元,涉及石油钻采、汽车零部件、机床、计算机服务器等领域,再制造产品达10多个种类、上千种规格。其中有50%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南非市场,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一。

电线电缆作为河间市的主导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正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引吭高歌。日前,在沧州会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研发出的最新一款阻燃耐火电力电缆正式上线,它可以把耐火时间由20分钟提升到90分钟以上。

沧州会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大虎说:“这款产品执行的是高于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要求750摄氏度,而国际标准要求是830摄氏度。产品能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等大型设施的建设,预计每年能增加销售收入3000万元。”

从产品质量提升到高端产品突破,经过不断转型升级,如今河间线缆的招牌越擦越亮。目前,电线电缆已经成为河间市第一大主导产业,全省平均每100米电线电缆就有30米来自河间,年产值近300亿元。

稳基础

农业产业提质效

眼下虽是寒冬,在河间市樊庄村的设施农业大棚里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片翠绿映入眼帘,一株株西红柿长势喜人,已进入挂果期。看着满棚挂果的西红柿,大棚承包人范红卫心里充满了期待。1996年,樊庄村开始发展大棚种植产业,范红卫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西红柿、芹菜等蔬菜,如今,26个年头过去了,由于种植的品种好,再加上管理经验丰富,范红卫种植的蔬菜产量高、口感好,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

设施农业种出村民致富新希望,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河间市立足优势,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设施农业,推进农业观光园和生态采摘园建设,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亮点。目前,河间特色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着眼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河间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优化资源要素,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近年来,河间市深入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加快“三农”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鼓励经营主体通过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促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水平。河间市启动了“现代农业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园”,同时建立了全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青年群”和现代农业创业青年人才库,搭建交流平台。开办“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发挥“兵支书”作用,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场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为有志于投身农业的青年提供创业平台,更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一系列措施政策的扶持,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优服务

构筑发展新活力

“最近订单情况怎么样?”“原材料运输有没有困难?”“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们联系。”年终岁尾,河间市各路“服务员”奔跑在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一线,对全市各个工业企业进行走访,开展困难问题大调查、大梳理活动,为企业排忧纾困。

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干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的“试金石”,事关企业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是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河间市树牢“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坚持服务优先,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中”“首违不罚、轻违不罚、龙头慎罚”理念,深入实施《河间市亲商助企十条措施》。要求各级干部要与企业家坦荡真诚接触交往,努力做到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从项目谋划签约,到项目开工建设,再到项目投产达效,河间市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强化市级干部“包联责任”、乡镇部门“牵头责任”和项目业主“主体责任”,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保姆式”贴心服务,促进项目顺利建设。

一年来,“项目强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河间市大力开展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活动,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年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75个,完成投资158亿元,6个省重点、22个沧州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成立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和企业服务局,聘任首批69名招商大使,1至11月份,完成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74.71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优质。深入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巩固工业项目“五天四证”审批机制,格锐特二期项目“两天四证”经验做法获沧州市政府肯定,“金融超市”被沧州市作为典型进行推广,“亲商助企十条措施”有力落实,“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中”等理念广泛推行,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更加优良。河间市融入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合作的开放格局不断深化。承接了21个京津雄项目,曲港高速、雄商高铁河间段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河钢公司、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中信集团中信云网等合作平台赋能企业智能制造创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近60所知名院校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再制造分会、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合作,进一步激发了河间发展内生动力。河间市在“办实事、惠民生”上取得了更大成效。15项民生工程和20项民生实事顺利实施,高标准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初评,实施了12所学校改、扩、建项目;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项目数量和成交金额在沧州市排名第一;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文旅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新的一年,河间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工业立市、项目强市”不动摇,聚焦建设“八个河间”、打造“七个强市”,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区域协同,持之以恒推进抓招商抓投资上项目,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河间,实现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活力迸发。

2023-01-16 ——河间市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9417.html 1 奋楫扬帆正当时 凝心聚力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