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君伊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1月16日,沧州国际会议中心,又迎来了一年中的重要时刻——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这里开幕。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449名人大代表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2023年,是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全力打造“八个沧州”“九个强市”的起步之年。沧州怎么做、未来怎么干,参会代表满怀期待、豪情满怀。
主席台上,国徽熠熠生辉,红旗鲜艳夺目。主席台下,代表有序入座,会场气氛庄重热烈。
14时30分,大会开幕。全场起立,雄壮的国歌声响彻会场,豪迈之情在代表们心中激荡。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向辉走上报告台,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望来时路,最是奋斗动人心。“这一年,我们在实干实政中砥砺前行。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市上下用意志较量、以实干作答、靠奋斗出彩。各县(市、区)抓项目促投资、抓招商增后劲,一批新的增长点集成赋能,全市经济运行实现逐季攀升、增比进位。这一年,我们在攻坚克难中磨炼斗志。每一次重大任务面前都有一批同志顽强奋战,每一个紧要关头都有一支队伍挺身向前,汇聚成推动沧州发展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全市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公安干警冲锋在前、基层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广大志愿者舍身忘我、各行各业劳动者勇挑重担,留下了太多感人画面,生动展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
这是一份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成绩单。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代表们慢慢地翻阅着报告,一组组经济数据、一项项民生举措,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老百姓看得见的幸福,都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迈步新征程,实干中再谱华章: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加快推进集装箱、LNG等总投资260亿元的12个码头开工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75个;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实施农业产业培育壮大工程,抓好伊利乳业全产业链项目;改造棚户区34个、老旧小区87个;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28所,增加公办学位3.1万个……
一幅幅蓝图令人向往,一次次掌声催人奋进。这掌声,是肯定、是共识,更是期待、是决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部署实,简明扼要地总结了2022年工作,高远务实地部署了2023年工作,体现了立足于实、关键在做的鲜明导向,体现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意愿。”崔永斌代表说,“报告提出推动生物医药向‘高端化’发展,对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实施延链行动,突出解决终端产品少、下游延伸不足等问题,进一步表明沧州坚定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导向,作为行业一员,我深感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创新的责任更重了、创业的机会更多了。”
“怀揣民意赴盛会,我深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董青香代表说,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关注教育事业发展,不仅将“高标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列为民生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还提出了大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措施。这让她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在肩。她表示,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奋进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定信心、实干担当,代表们满怀豪情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