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周红红
撰文/杨金丽 齐斐斐 杨静然 寇洪莹
摄影/魏志广
留沧过年 献血屋是我的“娘家”
主人公:张荣华
山东人、曾117次无偿献血
前几天,51岁的张荣华来到市中心血站世茂大厦爱心献血屋,完成了第117次无偿献血,用这种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是她今年第一次献血,也是“阳康”后第二次捐献血小板。她这么做的原因是:“现在医院用血量大,献血者却比原来少了。”
张荣华是山东人,年轻时来沧,在市针织厂工作,下岗后给人打工,前几年不幸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孤身一人生活。往年过年,她都会回山东老家和亲人团聚。今年春节,因为担心老父亲被感染,她决定留在沧州过年。
“我会好好做一桌年夜饭,让家乡的亲人和关心我的朋友们放心,一个人也要好好地快乐地生活。过年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献血屋是我的“娘家”,我要到这里做志愿者……”张荣华说,无论命运赋予啥样的生活,都要微笑着去接受和面对;不管生活是苦是甜,都要努力去帮助别人。
命运给了张荣华很多痛,可在她眼里,痛有多深,迸发出的爱和温暖的力量就有多强。还记得遭遇家庭变故、刚刚恢复后,她走进献血屋,一下子想起自己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顿时泪流满面。工作人员劝她不要献了,她边流泪边伸出胳膊:“女儿没有了,但是我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拯救、延续别人的生命。”
在她心目中,血是生命之源,献血屋就是她第二次生命的起点。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给了她向上的力量。一对小夫妻,从恋爱时就一起无偿献血,如今,孩子七八岁了。河间一支献血团队,只要听说急需用血,不管下雨下雪都立刻赶来。每次来献血屋,她几乎都能碰见“公益达人”赵永亮。每一次,他不是在献血,就是在做志愿者,脸上总是笑意融融……
她视他们为榜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乐于结识更多的人。甚至,她的生日都是在献血屋过的。
不知不觉间,她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模样:爱笑、爱生活、爱助人……她说,时光像个孩子,也像面镜子,你留下什么,它就映照什么。自己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就是为了让明天的回忆多一些感动、多一些色彩。
霹雳小子 争取闯进“巴黎奥运”
主人公:于子昂
泊头二中学生、中国霹雳舞队成员
于子昂最近可谓捷报连连:先是取得中国街舞联赛(上海站)第五名的好成绩,后又顺利进入中国霹雳舞队男子组,获得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积分赛的资格。
2022年5月17日,在法国诺曼底举行的第19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霹雳舞男子比赛中,18岁的于子昂大放异彩,摘得金牌。4岁开始接触舞蹈,如今已有14年。当同龄人玩耍时,他奔波在学校、练功房和家三点一线。中考那年,他不得已离开舞台以备考。可当他考入高中准备回归时,发现以前轻松完成的技巧动作,做起来已很困难。岁月难掩热爱,他决定从头再来。在繁忙的高中学业中,坚持日复一日地练习体能、力量和基本功。慢慢地,他在一次次比赛中重拾信心。
一路走来,于子昂不断在成长。即使有失利与失意,也能积极调整状态。一次训练中,手臂不慎骨折,接连错过全运会和中国街舞联赛多项重要赛事。沮丧过,难受过,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下,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再次走进了练功房。对于子昂而言,学习霹雳舞,除了发自内心的热爱,更关乎梦想和目标。法国比赛后,于子昂收获颇丰。他说:“我看到了国外很多高水平选手,也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接下来,我要准备好每一场比赛,向顶尖舞者看齐。”
如今,于子昂在国家队积极备战,迎接巴黎奥运会积分赛。由于处于备战阶段,今年春节不能回家过年,但训练外的时间,他会与家人通过视频“云相聚”。
守护社区 愿居民安居乐业
主人公:吕武浩
运河区世纪福邸社区党委书记
1月17日20时30分,运河区世纪福邸社区办公楼的灯还亮着。春节将至,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吕武浩下班也比平时要晚一些。
32岁的吕武浩是社区党委书记。为了让辖区居民过个好年,他提前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安全隐患排查、走访独居老人、发放物资等。
“明天一大早,我们在小区门口给居民送福字,还联系了100多棵大白菜准备发给大家。过年期间,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居民有事可以随时联系我。”吕武浩说。
2022年1月,世纪福邸社区成立。成立之初,没有完善的办公场所,吕武浩是唯一的工作人员兼负责人。他独自一人挑起重担,入户走访、清运垃圾……辖区内1000多户居民成了他的牵挂,吕武浩像家人一般,守护在这里。如今这里交通便利、环境整洁,居民遇到难题,也会第一时间找社区。
上任后,他先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组建居民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和安全巡逻队3支队伍,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二是解决了居民的户口问题。因为是新小区,派出所没有建档,居民们的户口迟迟迁不过来。那段时间,他处理完社区的工作,就往派出所跑,经过一番协调沟通,居民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终于解决了。
居民刚入住时,买菜和生活用品都不方便。他就联系超市,为居民们定时送菜、送水果,直到小区门口有了超市。平日里,吕武浩身兼多重身份:快递员、卫生员、环卫工人、巡逻员……每个称呼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当别人享受假期时,吕武浩谋划着社区未来的发展;当别人与家人团聚时,他仍忙着为居民排忧解难。他说:“社区就是我的家,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满满。”
新的一年,吕武浩也有了新打算: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社区内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贴心服务。
回乡入职
释放青春“热”力量
主人公:许家齐
沧州热力公司职场新人
又是一个黎明,沧州热力有限公司热网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闪烁着红绿相间的市区热网及近500座换热站供暖情况。许家齐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入职180多天,他已经习惯把一天的工作、生活、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这里面有激励、有感动、有悲欢、有温暖,有对工作的激情,也有对家和亲人的眷恋。
27岁的许家齐是黄骅市旧城村人,2022年6月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就时刻关注家乡的变化,为沧州的发展感到自豪,硕士毕业后于是回到了家乡。
“相比于在外,多的其实是守在父母身边的归属感、家乡生活的幸福感;这时,又看到了家乡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衣食住行、医疗保障、购房政策方面都显示出了对人才的重视。我相信回沧就业可以让我更安心投身于事业。”就这样,去年7月,他享受狮城人才引进政策,来到沧州热力有限公司工作。
家乡的归属感、亲切感,让这个青春洋溢的高材生对工作充满着激情,生活里也充满了阳光和温暖。工作几个月下来,他成长了很多。
特别是前段时间,他与老员工们一起在单位吃住,不仅快速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还被社区居民、共建单位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激励着。许家齐说,热力人始终把保百姓温暖放在首位,用火热的心温暖着狮城的寒冬,用激扬的青春唱响着热力之歌。作为其中一员,他骄傲,2023,他会努力做好“温暖守护者”。
“新的一年,希望家人平安健康,也希望我邂逅爱情,找到另一半。更希望在工作上再上台阶。”许家齐在今天的日记最后写下了2023年最真挚的期盼。
火魔面前
做无畏勇者
主人公:袁冰
吴桥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
“别人过节,我们过关。越是年终岁尾,越是消防工作最吃劲儿的时候。”吴桥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袁冰这些天一直忙碌着:消防宣传、救援训练、防灾预案……
2021年,袁冰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每次回想起总书记微笑着走来,向我们挥手致意,我都激动万分、倍感振奋!如果不是在消防这个大家庭里,我这辈子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这更坚定了我坚守为百姓平安竭忠尽智、赴汤蹈火的初心。”38岁的袁冰说。
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袁冰成为一名消防员。在大家眼里,文绉绉的大学生只适合干文职,他却在基层一线磨砺了11年。训练场上,他是最“狠”的那个人,跑步时,一、两秒钟在他这里也特别较真儿。他说:“消防就要和时间赛跑。快一秒,我们就能抓住控制火情的关键期,摆脱危险、减少伤亡!”
11年来,“一秒钟”的坚守,让他养成了拼搏上进的习惯,也让他在历次灭火救援任务中,以最快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救援战果。一次油罐爆炸起火,他坚守阵地84个小时,在51次沸溢喷溅和大小爆炸中,深入火场、抵近侦查测温36次,最近时距离着火罐不足5米。总攻中,他先后5次带头冲进火场,手臂、面部被火焰灼伤,最终成功带领一线指战员全部安全撤离现场,高标准完成侦查测温、灭火冷却、流淌火扑救、筑堤围堰、灭火总攻等任务。
火魔面前,逆行冲锋,他是无畏的勇者;履新上任,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当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时,他心里想的,是如何预防火灾险情,如何锻造一支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消防救援队伍。只有万籁俱静的深夜,才会想起家中的父母妻儿,想起年的味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比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点儿牺牲不算什么。”袁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