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王 芳
1月10日,走进盐山县小营乡刘友章村沧州绿宣花卉有限公司,4个占地2.6万余平方米的超大蝴蝶兰种植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蝴蝶兰花争相盛开,花农正忙着整理花卉、打包运输,一箱箱打包好的成品花卉将运往全国各大花卉市场,供给春节消费市场。
“现在正值蝴蝶兰销售旺季,已经销售过半,剩余大部分也已预售,有望年底前销售完毕。”企业负责人刘金松一边忙碌着一边说,预计今年年产值能达到近千万元,收入十分可观。
刘金松是刘友章村人。这些年,在成就一番事业的同时,他一直保持种植兰花的习惯,以此陶冶情操。也正是因为这个爱好,让他结识了昆明等地兰花种植好友并捕捉到商机。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感召下,他回乡投资8000万元建设智能温室栽培项目,采用智能温棚系统专业种植蝴蝶兰,降温、采光、控湿全部实现智能化操作,成为北方地区蝴蝶兰种植的一张金字招牌。
近年来,盐山县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并在程序审批、企业用地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启花卉产业发展加速度。
“我们下大力度培育壮大大棚花卉等特色种植产业项目,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供应各地花卉市场,真正以花为媒做足‘美丽经济’。”盐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探索“花卉+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种、产、销、观光一体化经营,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样板,让花卉产业为乡村振兴“添香增色”。截至目前,盐山县已建成花卉苗木基地20余个,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沧州绿宣花卉有限公司已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好帮手。村民刘虎不仅把家里的土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还在接受培训后成为智能温室技术员,在家门口当起了“职业农民”。“不仅方便照顾家人,每月还能收入4000多元。”刘虎对现在的生活状态特别满意,也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