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到了,到了!古风古韵真漂亮。”春节期间,南皮县双庙村迎来不少沧州游客。驱车进村,道路两侧清一色的砖瓦房映入眼帘,别具一格的街巷、飞檐翘角的门楼……一步一景,韵味十足。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故里,这几年,这里精心打造了双庙文创小镇,形成了以张之洞文化馆、双庙村史馆、非遗展示门店、鱼塘景观等为主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卖点”。
市民刘峰带着家人专门到这里打卡留念。“这里再现了‘张之洞故里’的丰厚历史底蕴,领着孩子走一走、逛一逛,了解张之洞的传奇一生,真切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刘峰说,在这个小村庄,不仅能够走近张之洞,还能现场观看剪纸、泥塑、陶艺、錾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感受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非遗文化。
而几年前,双庙村还是一个贫困村。这几年,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这个村注重以张之洞文化为依托,对村庄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流转村内土地,成立旅游公司和种植合作社,发展林下养殖与绿化苗木种植相结合的高效立体种养模式,重点打造了双庙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为源、生态园区为基、休闲旅游为韵、乡村文化为魂”的独特文创小镇之路。
张之洞勤读诗书、修身律己,在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等方面功勋显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我们讲好张之洞故事,传承张之洞国学教育思想,为的是提振村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村党支部书记李国良说,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双庙村文化优势不断凸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持续壮大,村民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尊老爱幼、勤奋学习”……漫步村庄,每家每户门口悬挂的家训牌格外引人注目,一句句充满正能量的言语,时刻提醒着家家户户做人行事的原则,把好家风好家教一代代传承下去。
“凝聚乡村‘精神气’,走好文化‘振兴路’。”李国良说,如今,双庙文创小镇已形成以孝达广场、双庙村公园、戏台为主体的核心艺术区,以张之洞故居、张之洞书画研究院、瞭望台、景观亭、村史馆、图书馆为主体的文创文化区,以南皮落子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剪纸、泥塑、陶艺为主体的乡村文化区,以葡萄、西瓜、各种蔬菜为主体的农业生态园观光区,以22户精品改造住房为主体的仿古居住区,以花园小区为主体的新民居示范区,被命名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