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8日
第03版:03

种葫芦 做烙画 送亲朋

任丘“巧姐”王贵霞忙忙碌碌庆新春

王贵霞(右一)带领大家学习技艺

创作《连年有余》葫芦烙画

王贵霞的剪纸、葫芦烙画作品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陈 静

在任丘市石门桥镇张村,人们习惯称王贵霞“巧姐”。村里的人都知道,王贵霞的“巧”是从小就出了名的。多年来,她自学了葫芦烙画、剪纸、编织、裁衣等手工技艺。逢年过节,就会制作几件纪念品送给亲朋好友,给家里增添喜气。

农家院里架起葫芦藤

“巧姐,干啥呢?”“烙个葫芦画,过年摆家里,看着就高兴。”晚饭过后,59岁的王贵霞精心挑选了一幅《连年有余》图案,又从家里的“囤货”中找了一个标致的葫芦,做起了烙画。

说起这些“囤货”,王贵霞笑了。“我从年轻时,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基本都靠自学,没想到做出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我是越看越欢喜,索性自己种葫芦,方便做烙画。”

王贵霞把葫芦抱在怀里说:“葫芦谐音‘福禄’,烙上画喻义就更好了,因为要过年了,我专门选了小儿泛舟钓鱼的图案,盼着‘年年有余’。”王贵霞介绍,做葫芦烙画,除了有美术功底以外,选葫芦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要采用存放两年的皮质较好的葫芦进行烙画。因为前期葫芦摘下后,要经过风干、日晒、水分干透后,颜色才会纯正,烙画上色后更容易区分深浅层次。

因为喜爱,王贵霞闲暇时总要到处寻找葫芦。寻觅良久,才能找到一件外形称心如意的葫芦。久而久之,她觉得不如自己种葫芦方便作画,于是在自己的农家小院架了一片葫芦藤。

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葫芦长势喜人。第一年就结了不少高矮胖瘦大小不一的葫芦。“想要做出好看的葫芦烙画,葫芦的形状也特别有讲究。葫芦的大小、形态,决定着烙画的主题、风格和图案。根据葫芦形态设计出来的画面形神兼备,也更具有灵气。”

自创葫芦烙画送亲朋

王贵霞对葫芦烙画的喜爱,还是受母亲的影响。小时候,她喜欢绘画,跟着母亲一起剪纸。当别的孩子在外玩耍时,她却坐在自家炕上,拿着红纸、剪刀当玩具。物质匮乏的年代,王贵霞只能将看到的图案画到纸上,然后再照着剪。从“喜”字到形状各异的窗花,短短几年工夫,她的剪纸手艺就炉火纯青。每到逢年过节或赶上谁家有喜事,大家都会请她剪些漂亮的剪纸作品进行装扮。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贵霞结识了当地一名绘画老师,经过老师的点拨与教学,王贵霞的绘画技艺精进了不少,这也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葫芦烙画,无非是电烙铁当笔,葫芦作画纸。”在王贵霞看来,也并非难事。结婚后,她受到丈夫焊接工艺的启发,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再次试验,将焊接工艺与自己的绘画手艺相结合,研究出了独具风格的葫芦烙画,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

北京冬奥会期间,为表达喜迎奥运的心情以及对奥运健儿的祝福,她特意烙了一幅“喜迎冬奥”主题葫芦画。工作不忙时,她会做些好看的烙画送给亲朋好友,也有人听说王贵霞的好手艺,专程前来索要烙画讨吉利,王贵霞也不会吝啬。

带动村民学习技艺

不仅是葫芦烙画,渐渐地,村民们就都传开了:“王贵霞的能耐可多了。”剪纸、编织、裁衣……别人做不出来的,她总能手到擒来。

王贵霞的编织、裁衣手艺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好,还曾获得沧州市妇联举办的“巧手织锦绣 共筑巾帼梦”“狮城巧姐”网络展示大赛一等奖。她编织裁剪的衣服鞋子,受到村里妇女们的喜爱,农闲时,总会有人来请教手工技艺。

王贵霞还有一个身份——村妇联主席。在村委会的“妇女微家”,她义务教大伙儿手工技艺,为村内妇女提供学习技艺手法的机会。剪窗花、烙葫芦画、裁制新衣……村里的妇女们“忙碌”起来,经常聚在一起互相切磋。“过新年了,我们烙了葫芦画、剪了窗花,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大家捧着自己的作品,笑声不断。

最初只是追求艺术创作,可近几年,王贵霞又产生了新想法。“村里有好几个姐妹们想跟我学习手工编鞋,我想也许她们将来能在这方面找个就业、创业的好门路。”她从网上找到许多相关视频,每天跟着学,“我先学,学会了好教给她们。”王贵霞说,“村里留守的妇女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工作。农闲时,大伙儿跟着我学手艺,既丰富了业余生活,还能多掌握一门技能。”

2023-01-28 任丘“巧姐”王贵霞忙忙碌碌庆新春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0556.html 1 种葫芦 做烙画 送亲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