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1日
第06版:06

“农味”市场俏 集体腰包鼓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新春,正是特色农产品俏销的好时机。这些原汁原味的“农家味道”,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在一些村庄,更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帮手。

这段时间,肃宁县尚村镇东是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爆棚”。这里生产的富硒黑小麦面粉,不仅抢占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节日礼品市场,更远销千里之外的山西、陕西等地。

富硒黑小麦种植、加工、销售是东是堤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明星项目。2019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东是堤村就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东是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起“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道路。

“俺村农户以土地入股加入富硒黑小麦种植队伍后,由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小麦能亩产500公斤。公司再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回收,这样农户每亩地能多赚500元。”东是堤村党支部书记袁建轮不住感叹,“多亏了好政策,我们还争取到了50万元上级扶持资金,建起富硒面粉加工车间,引入自动化生产线,走上了富硒黑小麦石磨面粉的规模化生产之路。”

如今,富硒黑小麦种植项目已辐射了东是堤村全体村民,去年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产量超过20万公斤。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过30万元。

“节后,我们计划拿出一部分收入分红,让大伙儿共享集体增收大蛋糕的‘甜头儿’。”村民们有了获得感,袁建轮也觉得成就感满满,“今年,俺们还要建设自己的电商基地,直播销售俺村及周边村庄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带动起更多村庄和村民。”

来到沧县南堤村的春润农业专业合作社,成袋的蟹田稻香米、精制小麦粉堆成了小山,等待着走向市场。这些,都是南堤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硕果。

“由村党支部牵头流转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并吸纳企业入股经营,这几年,合作社相继流转了6000多亩土地,统一种植‘鸡跳脚’‘灯笼红’等传统玉米、小麦品种,还成功种植水稻,并在稻田里养殖河蟹。”村党支部书记袁振强说,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村里产出的“春耘”牌大米、杂粮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这样一来,在合作社中占股10%的村集体每年可增收十几万元。

不光村里的腰包鼓了,村民们也收获多多。加入合作社的社员,除了固定的米、面、油福利,嘎嘎响的分红钞票更少不了。

村民高景贤60多岁了,家里共有12亩地入社,一年6000元流转金,稳稳当当拿到手。他还能腾出手到合作社打工,一天至少再赚150元。

如今,在南堤村,像高景贤一样拿“双薪”的村民还不少。从地里解放出来后,他们到合作社或加工厂打工,一个月稳定收入四五千元。

“充分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红利,再借助上级的好政策,今年,我们计划大力改造村里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成更美丽、宜居的南堤村,不断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辞旧迎新,袁振强期待不已。

2023-02-0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0832.html 1 “农味”市场俏 集体腰包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