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文明出行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日前,很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面貌和文明程度,尤其在人员流动较密集的节日期间,更要文明出行,以实际行动体现自己的优秀素质,营造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期间,很多市民会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气氛;但也有少数市民却将食品袋、瓜子皮随手丢弃在公共场合。
“垃圾入桶、不随地吐痰,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一般人肯定不会在自己家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体现出有的人没有把公共环境当作自己的‘家’。”运河区市民吴云涛说。市民薛鹏则表示,环卫工人中有一些年纪大了,他们起早贪黑,平时就很辛苦,真的不希望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下再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任何职业都是需要被尊重的,要将心比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他说。
正月十六,沧州市民有着“遛百病”的年俗。在新华区一家中医院工作的“90后”医务工作者白雪楠,平时很喜欢参加公益活动,曾多次当过抗疫志愿者。她表示,“遛百病”的时候,街上人员比较多。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不乱丢垃圾、不乱穿马路,并积极帮助有需要的老人和孩子,共同展示沧州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形象。
采访中,市民纷纷表示,在出行中,要时时刻刻从加强自我约束着手,只有多一些自律,才能让大家享受到文明的环境,让“文明”成为沧州人身上的一个重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