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3日
第06版:06

中华志愿者协会黄骅志愿服务队

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本报记者 赵玉洁

夏日晨读

▼习练八段锦

▼公益家长课堂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它又能带给为人父母者怎样的启迪?

2月12日下午,在第四期“教子有方”公益家长课堂上,来自中华志愿者协会黄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与80名家长朋友共同探讨了这一话题。

从2014年开始,服务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要,开设各具特色的公益培训班,组织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学习、活动,把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助力青少年成长、家庭科学养育和老年人身心健康。

诵读经典 童心明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从《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到《论语》《道德经》,再到《孟子》《大学》《中庸》,一部部国学经典,让孩子们在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明理知礼、涵养心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将感恩、诚敬、勤勉等美德铭记于心,化作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小学二年级学员王晟恺的妈妈说,孩子经过学习,在礼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妈妈端水并双手送上,主动分担家务活儿,还时常告诫家人不要大声吵闹,要小声说话,不要说脏话。

去年暑假期间,为了让经典诵读惠及更多的孩子,服务队开展了晨读——晨检——晨练系列活动。

每天清晨6点,志愿者与孩子们如约相聚在13个诵读点,从街心公园到文化广场,琅琅诵读声成了唤醒清晨最动听的音符。

晨读结束,大家就开始捡拾附近的垃圾,共同维护公共环境的干净与整洁。

劳动过后,孩子们有的跳绳、踢毽子,有的跑步、做操,还有的三五成群做游戏。微微出汗后,大家迎着朝阳返回家中,精神抖擞地开启一天的生活。

汲取“智慧” 教子有方

伴随着孩子出生,家长便得到了唯一一个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能拥有的职位——父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份爱是包容、适度、科学的,还是专制、过度、不当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只有家长好好学习,才能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在“教子有方”公益家长课堂的学员中,曾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灌输给女儿的观念是:只要成绩好、懂规矩,做个淑女,其他的都不重要。为此,她几乎包揽了女儿生活的全部,就连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儿,也全都由母亲做主。

等到孩子住校时,弊端就显现了出来。女儿无法适应住校生活,根本照顾不好自己。刚开始母亲还很生气,觉得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个笨闺女。后来,在一次公益家长课堂上,志愿者讲到“勿代马走,使尽其力;勿代鸟飞,使弊其羽翼。”这时,母亲才恍然大悟,不是孩子笨,而是自己扼杀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于是,母亲开始教女儿处理生活琐事,放手让孩子去做。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爱孩子就该让她学会独立前行。

传统养生 晚年康乐

除了面向青少年和家长的专属课堂,服务队还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制了“康乐班”。

在这里,练练八段锦,打打太极拳,再学些中医养生知识,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充实了晚年生活。

很多学员把在“康乐班”学到的中医养生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了生活之中。有的人早上感觉嗓子里有痰咳不出,就高频点压大拇指内侧关节缝底下的位置40分钟,症状明显减轻;有的人嗓子疼得像针扎一样,用气血疏通法按压10多分钟,过了一会儿嗓子竟然不疼了;还有的人帮家人调理鼻炎、教朋友缓解腰痛,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首期“康乐班”为期一年的学习结束后,学员们都受益匪浅。很多人要求继续参加第二期、第三期。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康乐班”让老年人赢得了健康,更收获了快乐与满足。

2023-02-13 本报记者 赵玉洁 中华志愿者协会黄骅志愿服务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2055.html 1 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