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家庭父母和孩子矛盾重重,甚至水火不容了。
“道”与万物的关系像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顺其自然,不横加干涉,功成弗居,不随意主宰,不正是父母对待孩子应有的态度吗?父母也应效法“道”:一方面做到“不妄为”,不横加干涉,不过分要求,既不过多疼爱,也不过度指责,家长应该陪伴、引导孩子成长,顺其自然,而不能高高在上,乱用家长特权,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塑造孩子;另一方面做到“不居功”,养育孩子不求报答,不要求孩子为父母做出牺牲,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如此,父母子女之间才能彼此尊重融洽。
现实中,许多父母以对孩子寄予厚望为由,便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和兴趣横加干涉,威逼利诱,甚至拳脚相加,其目的是想让孩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孩子应有的样子。
常言说,“有压迫就有反抗”,即使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反抗,逆反的种子一经种下,长大了就很可能与父母反目成仇。
两年前,网上有一段视频,一辆白色的轿车突然停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上,一个男孩从车上冲了出来,飞快地越过栏杆,从桥上跳了下去。他的母亲紧跟其后,想追上拦住孩子,但是差了几十步,眼睁睁看着孩子跳了下去,母亲蹲在地上放声大哭。许多家长不以身作则,只会处处干涉孩子,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的家长,孩子就不服;孩子不服,家长就没有威信;家长没有威信,孩子就管不好;孩子管不好,性格就不会平和,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最终就可能酿成悲剧。
很多家长不遵循教育规律,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悔之晚矣。我有一个邻居,因为儿子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了,没有上大学,就一心要把孙子培养成才。孙子的智力水平很高,但邻居不满足,在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强逼孩子做题认字,结果孩子在小学就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上课不听讲,也不完成作业。到头来,邻居也只剩下唉声叹气了。
顺其自然,不是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更不是无所不为,随意干预孩子的成长。
我有一个同学,夫妻都是教师,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就顺其自由成长,既没有对孩子学习上有什么要求,也没有对其兴趣爱好予以干涉,处处依着孩子的本性,不埋没孩子的天赋,反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各方面的才艺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所有的活动都担任主持人,唱歌、表演都很好。上了初中,孩子学习成绩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上至学校校长,下至门卫师傅,都喜欢这个孩子。目前孩子在本市最好的高中,高一统考得了全校第一。这就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人的天赋各异,遵循天赋兴趣,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是要面对现实,不对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给予孩子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有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讲了三个天赋、兴趣不同的人,因家长的期望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最后又都按照自己的爱好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电视剧《人世间》中有一段话:“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没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有一个外国小故事。一天,约翰的父亲因儿子不好好学习而用嘲笑的口气批评他:“约翰,你知道吗?华盛顿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已经是班级最好的学生了。”约翰说道:“是的爸爸,但是华盛顿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已经当上美国总统了。”爸爸不当的嘲笑说法反而被儿子的幽默回答驳得哑口无言。
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是希望他们过上自己希望的幸福生活。但父母从来没有问过孩子,那是他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吗?太多的家长,只是活在“自以为是”中。现实中,更有糊涂的父母只知拼命挣钱,想为孩子留下大笔的财富。林则徐曾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唯有给孩子积下深厚的德行,才能长久庇护子孙。
其实,父母应像“道”对待万物一样来对待孩子,生育、抚养、关爱、陪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道如天,刚正自立,母德如地,博爱敦厚,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自然水到渠成。
希望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守住自己的“道”,按照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以育德为本,让他们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