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屈 鹏 本报通讯员 赵 倩
“经济要发展,项目要先行。立足实现良好开局,河间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再次掀起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发展的新热潮。”日前,河间市委书记王丙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3年,河间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千方百计抓投资上项目,强化县域产业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优势,实现更大作为。”王丙林表示,今年,河间将牢牢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强化雄安协作意识,积极融入京津冀综合交通大动脉,支持和保障雄商高铁、曲港高速、京德高速、雄沧港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高速铁路轨道板项目和韵达河间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全力融入协同发展。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王丙林表示,河间将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商会、女企业家协会、招商大使和在外经商办企业大军作用,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和工作专班制度,让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
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为经济发展赋能添力。王丙林表示,河间将充分发挥再制造产业发展优势,强化科技创新,转化科研成果,探索“工业互联网+集群”发展新模式,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王丙林表示,河间将始终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强市”发展战略,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坚持服务优先,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中”“首违不罚、轻违不罚、龙头慎罚”的理念不动摇,深入实施“河间亲商助企十条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两天四证”成果,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打造最优环境。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王丙林表示,河间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京津及雄安新区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依托河间府署、河间文庙、河间第一个党支部等,发展红色游、文化游、乡村游,建成京津冀城市群体验型文化休闲名城。
实绩论英雄,实干建新功。王丙林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河间广大党员干部将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以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新局、启新程,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美好篇章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