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8日
第03版:03

华北油田女工张萍:

巧手钩织 美丽人生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冉雨薇

展览柜里摆满了张萍的作品

作品《龙凤呈祥》和《天线宝宝》

张萍下班后,拿起毛线球和钩针,娴熟地钩起大白兔:白身体、红脸蛋、长耳朵,俏皮可爱。三年来,华北油田第一采油厂一线女工张萍利用零散时间,用彩色毛线为生活钩织出了一抹色彩、一份惊喜。

因为感动重拾毛线球

“我们这代人基本上都织过毛衣,对手工编织并不陌生。但那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毛线的力量,它能承载着很多美好和感动。就是因为一条小鲸鱼,我喜欢上了钩织。”张萍说。

张萍今年45岁,是任丘市华油供应东区居民。三年前,她的儿子在衡水中学读高中。一天,她在孩子学校的网络平台上看到一条信息:一名教师为高考生送钩织的小鲸鱼玩偶,把自己比作领航员,鼓励孩子们像小鲸鱼一样勇敢往前游。

作为妈妈,张萍十分关注孩子的情绪,当看到这条信息时,顿时流出了热泪。“它是有感情的,可以打动人,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张萍看着这条小鲸鱼思绪万千,第一次感受到钩织的意义所在,也选择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拉近与儿子之间的距离。

“就从这条小鲸鱼开始练。”送儿子一条小鲸鱼,成为她第一个小目标。她开始在网上买毛线、搜教程。一个不足10厘米的小玩偶,看似简单,却让张萍钩了拆、拆了钩,耗费了七八个小时,最后靠针法图解钩织完成了。即便钩出来的小鲸鱼并不十分精致,但张萍的儿子看到后却十分感动,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儿子的鼓励下,张萍开始尝试更多创作。“下班后没事儿的时候,别人总爱看手机,我就喜欢随身带着钩针,时不时地钩上一会儿。”张萍说。

给数百位学子送去“吉祥物”

“这些毛线粗细、颜色、线质都不同。除了毛线,还需要用到定型条、珠子、底座、五金件……”张萍满心欢喜地介绍起她的心爱之物。在她家中,有个大衣柜是专门放毛线的,整整一衣柜的彩色毛线球让人目不暇接。

正针、反针、锁针、空针……时间长了,再难的针法,张萍也不在话下。呆萌可爱的小鸭子、憨态可掬的小猪、灵气十足的小兔子……仅仅依靠视频教程中简单的针法图解,心灵手巧的张萍就能钩成,也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可以拿得出手,这让她信心倍增。

2021年,衡水中学成立70周年校庆,学校设计了一对身穿校服的卡通牛“吉祥物”。张萍看到图片后,十分心动,想通过图片尝试钩出这对“吉祥物”的立体玩偶。

“这是个大胆的尝试,没有针法图解,全都凭想象,稍有误差就会影响整体形象,只能拆了重钩。”困难并没有让张萍停下脚步,钩钩拆拆,一点点探索,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张萍捧着这对“吉祥物”,激动地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引来很多家长和老师的点赞。“有家长找到我,想要个‘吉祥物’送给备考的孩子;还有老师找我来团购,想为整个班的学生集体订购。”张萍说,那一年,她几乎什么都没干,整整钩了一年的“吉祥物”,为数百位衡中学子送去了祝福。

从那以后,张萍的钩织技艺也精进了不少,她开始尝试钩原创作品。“考研上岸”“如虎添翼”“事事如意”……张萍的灵感接踵而来,各种造型的玩偶、钥匙扣、胸章、背包、花束都在她的巧手中惟妙惟肖地呈现。

原创作品摆满半面墙

2022年,张萍第一次拿原创作品《虎虎生威一家人》参加华北油田女职工手工作品大赛,还获了奖,让她惊喜万分,也有了更多坚持的动力。那段时间,她钩织了几十件小手工艺品送给亲朋好友,惊艳了大家,也得到更多的赞许和肯定。

“我想趁着眼不花、手不抖,创作出更多精品,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张萍说,越小的作品钩织起来难度越大,为了精益求精,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良。

钩织三年,张萍最得意的作品要数一对“龙凤呈祥”。“这对作品我钩了整整一个月才完成,凤冠上配饰的上千个小珠子都是我一个一个手工穿的,想在孩子将来结婚时送他做礼物。”张萍手捧玩偶介绍。“龙凤呈祥”这对玩偶用瓶子作支撑,所有的关节可以自由旋转,玩偶可以实现作揖等动作,十分有趣。

张萍的原创作品越来越多,她专门在家里做了半面墙的展览柜,各式各样的卡通摆件为家中增添了不少色彩。“开春后,我又钩织了整束的‘鲜花烂漫’,有向日葵、百合、郁金香、玫瑰、小雏菊,插在花瓶里,看到心情就会特别好。”张萍说,“通过钩织,我找到了很多快乐,这些彩色毛线,也让我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2023-02-18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冉雨薇 华北油田女工张萍: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2837.html 1 巧手钩织 美丽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