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42秒记对一副扑克牌的顺序,5分钟记对240个随机数字,一边听一边记100个随机数字……如果说这项“绝活”的表演者是一个年近50岁的中年人,一定让人惊讶。
今年48岁的张闯,出生在盐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只有中专学历,在新华区环卫系统工作,当过垃圾清运工,也打扫过公厕。
说起自己练习“记忆”的主要目的,张闯说,当时是想提高自己记忆力,进而促进女儿学习能力的提高。
张闯40岁那年,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接受的信息稍微一多,就会出现遗漏和混淆,不但误事,有时还会遭到嘲笑。生活中别人一再叮嘱的事情,常常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尤其是陪伴女儿读课文、练英语也感到力不从心。
2014年9月,一次偶然机会,张闯在沧州接触到一个国内知名的记忆训练团队,还现场见证了“过目不忘”:一位看上去只有10岁左右的小男孩,仅用大约2分钟,就记住了现场观众随机报出的40个数字,最令人叫绝的是,还能流畅地倒背出来。随后,小男孩又用了大约3分钟,记完了一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接着用另一副牌复原了记忆。经过教练一一核对,两幅牌的次序分毫不差。
从那之后,张闯开始迷上学习记忆法,并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掌握了一些窍门。“比如记数字、记扑克需要编码,记文字内容需要联想出图。”他说。
生活中各种碎片时间,张闯都利用上了。他还买来30副扑克牌,铺满桌子。出门前,他都会叮嘱家人把牌洗乱,回家后开始训练。
第一次训练“验收”,张闯是和女儿一起完成的。一天晚上,他让女儿随便写了200多个数字,然后一边回忆编码一边编故事,开始试着去记住它们。等到全部记完,已经接近次日零时。起床前,他回想了一遍记的数字,竟然全都在脑海中冒了出来。在家人的见证下,张闯正背一遍后,又倒背了一遍。女儿还夸他:“老爸真牛!”
随后,张闯对学习记忆法的热情更加一发而不可收,经常搜集各种关于记忆法的信息,还加入到一位国内知名记忆教练创建的“大脑俱乐部”,开启和女儿一起听课、一起训练的生活。
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张闯父女二人以比赛形式开展,互相当裁判,并且在纸上做记录。比如用故事法记2组40个词汇,出声读牌10副,用地点桩记3组40个数字。
渐渐地,张闯和女儿在记忆训练方面共同进步,女儿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年,张闯应邀前往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与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忆友一起学习高级班课程。
“当时,我有一点自卑,因为这些人里,我岁数最大,而且学历最低,我生怕跟不上学习节奏。”张闯说,教练一直给予他鼓励,提高了他的自信心。最后,依靠大量的训练,张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以小组队长的身份带领所在组获得了那次课程的冠军。
张闯一边刻苦学习训练,一边在朋友的支持下参加一系列的记忆大赛。2017年,在国际脑力大赛中国城市区域赛中,他以8金1银1铜的成绩获得总冠军;次年,他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全球总决赛,被评为“国际记忆大师”称号。2020年还被国内一家图书机构评为“民间年度成长人物”,并受邀请去北京,与网友们分享记忆训练和比赛的心得。
如今,张闯还继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从事着环卫工作,有人希望他加盟教育行业,也有人建议他趁热办培训班挣钱。他都婉言谢绝。“我因为记忆训练,去了许多地方、见到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已经非常值了!”张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