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晓楠 本报通讯员 吴 玲
“面对发展新形势,孟村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抓住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以‘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年’为抓手,抓招商、上项目,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县、现代化交通强县、装备制造强县、现代农业强县、质量强县、文旅乐享孟村、和谐智慧孟村,全力打造‘1个主题+7个层级+10个元素’中国式现代化孟村篇章。”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国辉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坚持招商为先、“项目为王”。谈及2023年的目标,张国辉表示,孟村将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着力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县域特色产业项目、数字经济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文旅融合项目、新型城镇化项目、民生领域项目。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提高民营经济质量效益,与燕山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推进产学研融合,促进管道装备发展。创新吸引外资举措,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加快推进孟村——黄骅港内陆港建设,以建设孟村饶安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和与俄罗斯最大石油井城市下—瓦尔托夫斯克市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为契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孟村将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力量支持管道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县域产业集群提升行动,着力推进管道装备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绿色环保汽车港项目和千亩被动式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确保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实施集群品牌和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华洋、广浩等优势企业做强做优,支持中小微企业聚焦“专精特新”,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聚焦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装备制造强县,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行动。孟村将进一步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突出产城融合,创新园中园发展模式,力争3年内园外企业全部入园发展。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全面抓好软硬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开发区“亩均效益”提升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税收超5000万元的“行业领跑者”。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实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