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市诗经村乡西诗经村,提及冯瑞华家庭,不少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家人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家庭。
86岁的冯瑞华和妻子都曾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年轻时,两人因为爱读书而相识,并走到了一起。退休后,依然读书不倦、笔耕不辍。
十几年前,已经退休的冯瑞华为抢救濒临失传的抗战歌曲,与同村的李瑞林老人走访了周边多个县市和村庄,搜集整理抗战歌曲,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冯瑞华说,河间是冀中抗日革命老区,当时冀中大地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抗战歌曲广为流传,其中只有少部分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大部分是抗日军民利用民间传统小调填词创作而成,语言通俗生动,曲调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当时,由于会唱抗战歌曲的老人大多故去,搜集工作十分艰难。有时,冯瑞华和同伴为了一首歌,经常要跑多个县市、几十个村庄。两位老人骑着自行车,带着笔记本、傻瓜相机和借来的录音机,冒着严寒酷暑,骑车走村串户,每到一地就打听参加过抗战或是会唱抗战歌曲的老人。
多年来,二人跑遍了河间、任丘、肃宁、高阳、大城等县市的600多个村庄,访问了原冀中军区干部、原回民支队干部、当年的儿童团长、抗战期间的村干部、教师和老党员等3500多人,共搜集整理出冀中大地当年流传的《叫老乡快武装》《我们妇救会》《交通沟里是战场》等抗战歌曲360多首,并出版发行收录了137首歌曲的《抗战歌曲集》,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冯瑞华的执着也感动着家人。
他的老伴儿白丽媛也是一位教师。那些年,她手不离书。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始终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夫妻俩读书、学书、爱书,用丰富的知识深深影响着子女。3个儿女从小手不释卷,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来,相继考入大学。毕业后,也顺利工作。冯瑞华在小学、中学从教20多年,教书育人,勤勤恳恳、成绩斐然,因教学工作突出被河北省少儿美术研究会任命为理事,荣获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县市级30多项荣誉。白丽媛任教38年中,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
如今,冯瑞华和老伴儿与儿子生活在北京,儿孙围绕膝下。读书,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家风,冯瑞华与家人浸润其中,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