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伟 本报通讯员 张诗启
春日的黄骅港,一派繁忙景象。来到黄骅港矿石码头,4艘20万吨级散货船舶整齐停靠在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卸货作业,一旁的门机高耸,与蓝天、碧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沿海经济的美丽画卷。
“今年伊始,我们公司新建的2个20万吨级泊位就正式通过验收并获批对外开放,矿石码头接卸能力增幅近50%。”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祖叔铭兴奋地介绍道。
港口雄开万里流。从单一的煤炭港加速向多功能、现代化、综合型港口转变,如今的黄骅港一派新气象,已拥有煤炭、散货、综合和河口4个港区,建成生产性泊位4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1个,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3亿吨,集装箱突破100万标箱。
面朝大海,未来可期。2022年,黄骅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刷新了自2016年集装箱正式运营以来的历史最好纪录。这是黄骅港由单一煤炭港转型升级为综合大港的重要成果,也是迈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征程的新跨越。(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