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分量最重,出现次数高达105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读懂浓浓民生情,做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多方倾听民声,坚守为民初心决不改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想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就必须贴近群众“心窝”,摸准群众“脉搏”,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调研、下访、暗访等方式在现场倾听民声,要“身入”且“心至”,将步子真正迈出去。
要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告别经验主义,不走既定路线,不搞面子工程,将人民群众热气腾腾的生动实践作为第一手资料,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深入研究分析,为作决策、定方案、促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着力解决民生短板问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真正尊重民意,坚定为民决心永不动摇。“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基层是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只沉醉于赞美之声,而对逆耳声音充耳不闻、避之不及,必然会使自身脱离群众,使工作脱离实际。
党员干部既要乐于听取群众的认可,更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面对群众诉求,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群众为师,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在基层向人民群众请教实践学问,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以“求学之姿”迈向新的征程。
始终顺应民心,坚持为民恒心决不松懈。“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广大党员干部须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始终以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
党员干部要用一片真心为民纾困解难,做到既能在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也能在化解邻里矛盾、解决民生福祉、安危冷暖上下足“绣花”功夫,有的放矢、务实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每一件小事、难事、急事有落实、有回音,让党员干部以“辛苦指数”赢得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阔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为民初心不改变、坚定为民决心不动摇、坚持为民恒心不松懈,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