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7日
第03版:03

天王俑脚下踩的是什么“鬼”?

“什么鬼?”本是南方方言“搞什么鬼”的简称,现在逐渐演变成一个网络热词,成为众多网友的口头禅。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沧州博物馆里的一件“唐朝小鬼”。

在沧州博物馆历史展厅中,有一件泥质红陶天王俑,1980年出土于献县东樊屯村唐墓。天王俑头戴尖顶盔,锁眉怒目,身着铠甲,腰束带结于腹部垂于腿前,一副佛教天王打扮。造型上,右手叉腰,左手握于胸前,原先手中应持有某种物品,但已散失。足上穿着一双火头靴,右脚踩一“小鬼”,“小鬼”呈卧伏挣扎状,显然已被制服。整件俑神态栩栩如生,表情惟妙惟肖。

那天王脚下踩的是“什么鬼”?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它的造型源头说起。古人相信灵魂不死,认为阴间鬼怪横行,会对逝者构成威胁。为了震慑鬼怪,保护灵魂不受侵犯,便会陪葬镇墓神物。隋唐时,随着佛教传入中土,镇墓俑一改以往武士造型,逐渐被佛教中的天王护法形象所取代。据考证,这类天王俑的信仰源头正是佛教中的“北方毗沙门天王”。

早期的天王俑形象,一般脚下踩牛、羊,后期还有鹿。随着佛教形象不断本土化,天王脚下的牛羊,逐渐演变成了小鬼,人们还给它起名为“耐重”。

在唐传奇《玄怪录》中,讲述了耐重鬼的故事。相传,耐重鬼每3000年可以轮换一次,每到轮换时,耐重便会变化为容貌娇艳的妇人,前往人间魅惑凡人,趁机将其杀死以替代自己去当北天王的踏脚石。

我们通过这则传奇故事,获知很多历史信息。一来,在唐代,这类脚踩小鬼的天王被称为“北天王”,小鬼学名为“耐重”;二来,北天王脚踩耐重,意在让它不再祸害人间,证明了天王俑有着震慑鬼怪的“神力”,再次印证了它在唐墓神煞体系中的作用。

回看沧州博物馆这件唐代天王俑,体魄强健、气宇轩昂,制作技巧娴熟精细,造型既夸张又真实自然,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姿态动作,无不体现出盛唐文化的阳刚之美。跨越千年之美,展现了唐代艺术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的造型技艺,更为我们了解唐代风俗信仰打开了全新视角。 邢雨龙

2023-03-2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6261.html 1 天王俑脚下踩的是什么“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