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志辉 本报通讯员 张保贤 左蓝蔚
走进河间市果子洼回族乡戈庄村,道路宽敞,街道干净,沿街的文化墙成为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前为了保持卫生的持久性,我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并不好。现在,我们创新建立了‘向群众购买垃圾’的机制,让垃圾都有了去处。”戈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勇利介绍说,村里划定了垃圾集中收购点,零散垃圾每公斤1角钱,量大的垃圾每车3元至5元。很多闲不住的老人在村内看到垃圾就像寻到宝贝,不仅与以往雇佣人工和机械集中清理相比节省一半多费用,而且垃圾随产随清。“各村都较着劲呢,咱得让村里上下脸上有光呀!”谈起初衷,朱勇利笑着说道。
朱勇利提到的“各村较着劲”,说的是果子洼回族乡创新推出的“五级擂台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以来,果子洼回族乡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开展乡级竞赛、村村角逐、街长比武、家庭PK、小手掰腕“五级擂台赛”,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村级治理的攻坚战,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进入新时代,聚焦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乡村党组织必须转变思路,干出特色、干出起色。“我们以擂台比武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群策群力,让大家在比武中学典型、找差距、补短板,赛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乡党委书记李怀忠说。
乡级竞赛中,全乡20名科级干部包联全乡20个行政村,乡党委书记、乡长先挑任务最重、推进难度最大的村,然后依次包联,每周在乡机关大屏幕上公示所有村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村村角逐,开展村级擂台赛,通过上擂台、亮答卷、讲思路、拼干劲、比成绩、评实效,进一步点燃各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街长比武,每村每月召开一次街长擂台赛,同时为133名街长统一制作了包含街名、街长姓名、职责及联系方式的街长牌,党群服务中心张挂全村街长总牌,每条街道在显著位置张挂街长分牌,年终对全乡擂台比武优胜街长进行表彰;家庭PK,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明确了贡献作为进位升级的指标,着力调动每个家庭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