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刘 昊 杨思坚
春光无限好,新华区太阳八九点小区16个家庭挽起袖子、拿起铁锹,亲手为小区种下一片绿植。“在家门口种树,看着它慢慢长高,陪伴我成长,真是太好了。”赵梓杰小朋友亲手把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挂在小树上,别提多开心了。
太阳八九点小区是个老小区,绿化带需要完善。前几天,小区红色物业委员会负责人和网格员拨通了新华区志强路社区书记专线:“王书记,小区绿化跟不上,可是没有经费,怎么办?”志强路社区党委书记王亚男了解情况后,跟大家商量:一方面是小区没有经费请工人,另一方面居民想要亲近大自然,要不试试组织居民参加植树活动?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周末亲子植树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报名”的消息在居民微信群里一发出,大家开始接起龙来。活动当天,孩子们体验种植、浇水、施肥的劳动过程,玩得不亦乐乎,收获满满。王亚男说,换一个思路,一次活动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还是要精准了解居民需求。
在新华区南大街办事处志强路社区,社区党委书记王亚男的电话号码不是秘密,群众有困难随时可以拨打,事事必有回应,件件定有着落。2018年,志强路社区成立后,王亚男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她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布出去,原本每月100元足够用的电话费,涨到400元。有时手机一天要充电两三次,接打300多个电话。
“尽管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可以发通知、了解居民需求,但我的电话还是要公布。有些老人不看微信群,有些人喜欢私下咨询问题,有事能找到社区书记,居民们才安心。”王亚男说,尽管工作量倍增,但坚持下来,收获满满,社区凝聚力迅速提升。
今年2月底,志强路社区丰泽园小区一栋居民楼出现下水道淤堵,污水不断从井盖下溢出。小区单元长想要组织居民分摊维修费用,却因意见不一,问题迟迟未能解决。眼看污水越来越多,单元长拨通了社区书记专线:“王书记,你出面给协调一下吧,污水井满了以后,马上就会堵到一楼。”
王亚男接到电话,立刻了解情况:下水道堵塞,只涉及单侧,另一侧居民分摊不合理。如此一来,单侧居民分摊费用加倍,一楼居民李强(化名)不肯出资。“李强收入低,不愿多花钱也能理解。”王亚男耐心给李强做工作:“如果不清理,你家最受影响了。花一次钱,咱们彻底解决问题,以后社区搞活动,你多来参加,能领生活用品。”最终,李强同意维修,污水外溢问题解决了。
志强路社区辖区一位独居老人,冬天水管冻了,家里停水没法做饭,得知这一情况的王亚男,带着热腾腾的饭菜给老人送去。交往多了,老人把王亚男当成了亲人,弥留之际,还想着要见王亚男一面;曾习惯靠“上访”解决问题的刘阿姨,后来有事就拨社区书记专线,出乎她的意料,社区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协调,刘阿姨反倒成了社区的簇拥者……
居民与社区互动频繁,黏度不断增强。“有事打社区书记电话,好多事都能解决……”辖区居民们说,社区书记热线打通了他们的“幸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