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2日
第04版:04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人间大爱,拯救病危生命,推动医学科研事业进步……他们就是遗体与器官捐献者!

生命的礼赞

——沧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揭幕

本报记者 郭玉培

在生命弥留之际,还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人带着这一思考,申请成为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王刚是我市第一例遗体捐献者;皮玉龙是我市第一例眼角膜捐献者;杨知熙是我市第一例器官捐献者……昨天,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我市2006年启动遗体角膜捐献工作,2014年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目前已有400余人登记为遗体捐献志愿者,2.3万人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据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植庄介绍,遗体捐献是推动医学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高尚行为,是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无私奉献的象征。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传递人间大爱,展示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行为。我国遗体捐献起步较晚,遗体来源的稀缺已成为医学教育及临床医学的最大“瓶颈”。我国每年约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只有1万多人得以实现,还有许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正在病痛中等待。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缺乏科学认识,捐献资源远不能满足救治病人的需求。近年来,全社会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参与支持捐献工作的社会新风尚逐渐形成,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有65人完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沧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向社会开放,红十字会和志愿者组织每年定期举行纪念缅怀、生命教育、知识宣传等活动,唤起全社会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尊重和理解,公众可以通过走进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登录人体器官捐献网站、参加遗体器官捐献公祭和追思活动等形式来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志愿捐献者,同时市红十字会发出倡议,倡议社会各界,走近遗体器官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庭,关注捐献者背后的真挚情感,讲述他们生动的故事,颂扬他们感人的事迹,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全社会彰显“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的高尚情怀。

愿生命绵延,愿精神绚烂,愿大爱永生。

市民如有登记意愿,可电话咨询市红十字会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咨询电话:0317-3132693,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沧州市红十字会”,点击“人体器官捐献报名”并填写个人信息后登记入库。

又是一年清明时,感念大爱寄深情。

为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沧州建成了一个集生命教育、捐献知识宣传、缅怀纪念功能为一体的沧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目前纪念园已经投入使用。

在纪念园揭幕现场,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轻轻诵读《以人间至爱 续写生命辉煌》这首致敬捐献者的诗歌,凝视一个个鲜活的名字的时候,大家对生命与死亡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纪念园内鲜花簇拥、翠柏含肃,纪念碑上镌刻了62位捐献者的姓名,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

沧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坐落于市区东北部沧县达子店村东沧州公墓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主要由纪念广场、纪念雕像、纪念墙和绿地等部分构成,整体设计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纪念园以“大爱无疆 生命永恒”为主题,纪念广场多边形的铺装形式代表众人各式各样的小爱筑成了纪念园的大爱;纪念雕像位于纪念广场中心,为圆形抽象人形雕塑,上面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志”象征生命延续,远观人形雕塑又像双手托起捐献这一伟大事业;纪念墙位于纪念雕像后方,上面镌刻捐献者名录,用以纪念缅怀,也象征着捐献者的大爱传承和生命永恒。

“我们的纪念墙上留白部分,每年更新一次,将新增加的捐献者名字刻在上面,供家属和民众悼念。”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于汝峰说。

2023-04-02 ——沧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揭幕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人间大爱,拯救病危生命,推动医学科研事业进步……他们就是遗体与器官捐献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6847.html 1 生命的礼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