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6日
第06版:06

兼收并蓄是为“合”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 魏志广

50年前,7岁的尹少洪跟随姥爷李秀亭学起了大六合门的武艺。彼时,这门武术在李家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尹少洪数十年如一日,不仅从姥爷身上学到一身武艺,也领悟了大六合门能传承至今的真正“绝招”。

行将花甲之年,尹少洪舞起双刀仍虎虎生风。他是天津铁路机务段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武术大六合门的传人。

尹少洪7岁跟随姥爷李秀亭和三舅学习大六合门的武艺。彼时,这门武术在李家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大六合门全称“沧州成兴镖局李冠铭大六合门”,在沧州世代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李冠铭、“双刀李凤岗”“大刀王五”都出自大六合门。

打破规矩

尹少洪的童年是在习武的“吼哈”声中度过的。这让他不仅练就了一身武艺,也对大六合门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

“据我姥爷讲,我们祖上征战沙场,最初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武艺一直作为战场上的搏杀技巧在族内传承,并没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讲起大六合门的历史,尹少洪侃侃而谈,“提起大六合门,不能不提李冠铭。他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先是师承沧县大褚村弹腿门,后师承于泊头大六合门,取众家之所长,经过长期苦练形成了一套体系,共108式、36大招。”

李冠铭不仅在武艺上兼收并蓄,在传承上,也一改以往艺不外传的规矩。他博采众长、义务授徒,大六合门在他的推广下,习练者众多。

到清道光年间,大六合门越发壮大起来,李冠铭也凭借高强的武艺在沧州开设成兴镖局,行镖于大江南北。“当时,镖局镖师除了大六合门的习练者之外,也有很多其他门派的高手。平日里,他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无形中也促进了各门派武术的融合,为沧州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尹少洪说。

自幼苦练

大六合门传承数百年,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过去镖行有‘镖不喊沧’的规矩。对于它的起源,现在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中两种直接点明这一规矩是由大六合门的人创立的,这些在《沧县志》和《国术名人录》中都能查到。”尹少洪说。

也正因如此,他对大六合门更加敬畏了。

在他小时候,沧州不仅拳场多,习武的孩子也多,尹少洪是师兄弟中练得最起劲儿、学得最快的一个。师父新教一套招数,他看上两三遍就掌握了。

武侠小说里常有这样的情节——天赋异禀的主人公纵身坠入谷底,阴差阳错练就一身绝世武功。而在现实中,习武不能仅靠天赋和运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是最真实的体现。

尹少洪也不例外。

十几岁时,尹少洪为了习武,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往拳场赶,学完了拳再去学校上学。从家到拳场的距离虽然只有五六百米,但长期坚持依旧不易。尤其是冬天,再厚的棉衣,刺骨的寒风一打也就透了。不仅如此,跌打损伤更是常有的事。

从14岁到16岁,尹少洪就这样坚持了3年。其间,和他一同习武的师兄弟们,从最初的10多个人减少到最终两个人,但尹少洪一直都在。

秉承衣钵

如今,尹少洪学习大六合门武艺整整50年了,他对大六合门的这个“合”字,有了自己的认识。

“从李冠铭开始,大六合门不断发展,不仅习练者越来越多,体系也越发健全。到如今,大六合门有前趟、后趟、迎门炮、六合弹腿、六合八步行走梅花变、单刀、双刀……”尹少洪介绍说,“这样的发展离不开融合与开放。”

尹少洪19岁参军入伍,20岁就成了警卫连武术教练,义务向战友传授大六合门的武艺。其后二三十年里,即便脱下了军装,他也仍在坚持义务传授武艺,教过的学生少说也有200多人。

“过去,老祖宗广收门徒并且分文不取,这才让大六合门传承数百年。我也要像先人那样,把这身武艺传授下去,让它发扬光大。”尹少洪坚定地说。

2023-04-06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 魏志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7252.html 1 兼收并蓄是为“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