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各位队友,本周日去养老院慰问,欢迎大家积极报名参与。”3月25日上午,沧州花好月圆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里,队长刘军刚刚发布活动信息,高杰就第一个报了名。
今年56岁的高杰,虽然已经退休,但上有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下有刚满两岁的小孙女,平日里很是忙碌。即便如此,只要志愿服务队组织活动,她总会挤出时间来参与。从2016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以来,她先后参加了500余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近1600个小时,被大家誉为“全勤志愿者”。
服务队的“好管家”
4月5日上午,安置好老母亲和小孙女,高杰又来到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室。她拾起堆放在角落的志愿者服装,一一叠好,摆放整齐;又将队旗、扩音器等活动器材各归其位;最后把地面打扫干净,才安心离开。
在志愿服务队里,高杰身兼多职。
首先,她是后勤部长。每次活动开始前,她会逐一核对需要携带的物品,提醒大家不要丢落;活动结束后,她会主动收集志愿者服装,带回家清洗、熨烫。
慰问活动前,她是采购员。为老人购买牛奶和糕点、为困难家庭准备米面油及生活用品、为孩子挑选文具和新衣服,细致用心。
公益活动中,她又成了全情投入的志愿者。无论是服务队的“春风送暖”和“暖冬行动”,还是清理小广告、发放文明宣传册、交通执勤,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活档案”和“活地图”
在沧州花好月圆志愿服务队里,除了“全勤志愿者”,高杰还有两个昵称:“活档案”“活地图”。
在去年的“暖冬行动”中,志愿服务队了解到,民族路社区有一个困难家庭,家中有重度残疾人和刚上小学的孩子。提起这户人家,居住在同一社区的高杰不仅将具体位置、家庭情况娓娓道来,就连这位残障人士的活动范围都说得一清二楚。由于电话联系不上,高杰又主动带领队长和志愿者到他家里慰问。
前不久,志愿服务队想要回访一名受资助的大学生,由于他家住在民族路社区的胡同深处,虽然大家去过几次,但是依然说不出具体位置。高杰带着队员们穿街过巷,拐了好几个弯,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这名大学生的家。
这样的事情,在高杰身上屡见不鲜。在民族路社区,无论是困难家庭、孤寡老人还是贫困学子的情况,高杰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不管是小区的居民楼还是胡同里的平房,她都记得清、认得准、找得到。就连街道办事处偶尔联系不上住户,也会来找高杰帮忙。
做公益全家总动员
高杰对公益的热情和执着,深深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在老母亲和儿媳的全力支持下,她的丈夫和儿子也先后加入志愿服务队,成了她的“亲密战友”。
丈夫和儿子都在铁路系统工作,有时下了夜班,要早上七八点钟才能到家。但是,赶上志愿服务队组织公益活动,9点整他们依然会准时出现在集合地点。
2020年春节,各地封控,防疫物资紧缺,高杰和丈夫冒着生命危险,把团队购置的消毒液、口罩等物资及时送往抗疫一线。去年春季疫情期间,高杰夫妇第一时间到民族路社区报名,协助执行核酸检测和卡口值守任务,始终坚守在抗疫岗位上。转为常态化防控后,高杰继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做好防疫检测点的刷码登记及文明疏导、解答咨询等工作不遗余力。
“只要做好事,心情就会很舒畅,身上好像有无穷的力量。”高杰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做公益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