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1日
第06版:06

赵广山:点亮乡村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杨静然

31年有多长?献县韩村镇韩村中学教师赵广山用自己的经历作出了诠释——累计教出上千名学生,其中,近百人考入名校。不少家庭,两代人都出自他的门下。

在献县,52岁的赵广山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是全县首位正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他也是全县获得荣誉最多的教师,获得过百余张证书和奖状;他所在的学校离县城最远,而办公室却离家最近;他多次放弃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一心扎根在乡村……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他的培育下长大成才,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选择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六点钟起床,六点三十分到校。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再看一遍课本,捋一遍课件,课前3分钟准时出现在课堂。从教30年多来,除特殊情况外,赵广山的作息几乎没有改变过。

“即使当天没有课,他也很早就到学校。”在赵广山的许多同事看来,无数荣誉加身的赵广山,让大家真正仰视的是他的勤勉和谦逊。

和许多教师一样,赵广山的命运在1992年就已注定。

那一年,他从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教师,是他多年的梦想。

毕业前,赵广山来到献县淮镇中学实习。初出茅庐的他教学认真严谨,被学校负责人一眼相中。而当时,他的母校韩村中学因中考成绩优异,生源不断激增,急需老师。赵广山从韩村中学毕业,不仅对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也愿意多为家乡培养人才。就这样,毕业后,他来到了韩村中学教授物理。

面对一双双懵懂的眼睛,年轻的赵广山有些紧张,但内心却很坚定。那一刻的坚定,陪伴了他一生。

赵广山第一次站上讲台才20岁。那时,学校条件有限,夏天没有风扇,常常上完一节课就已经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冬天天气寒冷,他就和学生们一边搓手取暖,一边上课。上物理课,没有教具,全凭赵广山一张嘴。很多物理实验,都是他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一边用嘴描述出来的。

然而,这些都没能难倒赵广山。从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学校当成了家,把学生们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他吃住在学校,备课常常到深夜。没有教具,就自己制作。

数不清的夏夜,他钻研教材,制作教具到深夜;下课课间,也仍在为学生辅导。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自制的多个教具在市、县自制教具评比中获奖;在献县物理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沧州市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比赛,获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韩村中学的物理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

韩村中学出了一位“物理大师”,轰动了全县教育界,献县一中、教育局的领导也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曾经的高中老师找到赵广山,询问他是否有意去献县一中教学。那一年,他正好带毕业班,便谢绝了老师的好意。第二年,老师再次找到他,想调他到县里的中学任教,当时赵广山正在教初二物理,心里舍不得学生们,又拒绝了。还有一次,全市教育领域几位拔尖人才相聚,探讨业务。一位老师被赵广山精湛的教学能力和谦逊的态度所吸引,主动找到他,劝说他到沧州市区来任教,并表示还能为他提供帮助。而赵广山再一次委婉拒绝了。

乡村条件艰苦,一些和他并肩战斗过的老师都回到了县城,或者到更好的学校发展。赵广山却不为所动。

当众多同行在城里过上优渥生活、当昔日同学身处明楼宽室中时,他依然在乡村中学忙碌着。

时隔多年,在一次教学评比时,赵广山巧遇曾经的老师。当初,老师多次劝他到县城来教书。老师问他:“后悔吗?”

赵广山动情地说:“我不后悔,也不羡慕别人。这里,更需要我。韩村中学培养了我,我割舍不下这里的学生,舍不得老家的孩子们。”

苦心人,天不负。2014年,刚刚四十出头的赵广山获得了“省级特级教师”的荣誉,2016年,他成为全县第一个获评正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

省政府颁发的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优秀乡村教师、省骨干教师……同行都知道,当一辈子老师,获得一个省级荣誉已经非常难得,而赵广山却获得过5个省级荣誉。

2019年9月,赵广山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作为教师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一刻,苦与累、汗水和泪水化作一股温暖的力量,在赵广山的心头荡漾。

不知疲倦地呵护成长

有时,赵广山觉得一辈子很长,要经历偌多的风风雨雨;有时,他又觉得一辈子很短,只够把教学这一件事做好。

赵广山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他把教学总结为“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抓住课堂教学,不用题山题海,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学会。

他说,无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要围绕问题展开,一堂课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他先后到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等高校学习,同时进行课堂教学研究,2007年到2009年,主持研究完成一个市级课题;2014年到2016年,主持研究完成一个河北省立项课题。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课题的研究总结、研究案例,他都是在晚上撰写到深夜。

赵广山对待学生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韩村中学位于献县东北角,是半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住校。赵广山经常把学生接到自己的家里谈心,还经常利用休息日走访贫困学生,了解这些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提供帮助。

30多年来,学校从低矮平房变成了宽敞的楼房,学校增添了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赵广山也从一线教师提拔为学校教科研主任。但他依然忙碌,不仅要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培训年轻教师,还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

看到一批又一批孩子毕业,每一次都让赵广山心生不舍,却又无比满足和欣慰:有的攻关科研,有的读博士,还有的回来反哺家乡……想到这,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赵广山的心头,这也是他在乡村坚守30多年的原因。

2023-04-11 本报记者 杨静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7680.html 1 赵广山:点亮乡村的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