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汝汀 通讯员张晓彤)近日,我市一名8岁的小学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多汗、乏力,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在市区某医院就诊后,这名小学生被确诊为布病,经询问其放假期间曾与同村邻居家的小羊羔玩耍,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近几年,布病病例在我们身边呈现增多趋势,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注意环境消毒卫生。
据介绍,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羊最常发生,其次为牛、猪。患病时会出现发烧、长期低热、关节肌肉疼痛变形、乏力、多汗、脾肿大等症状。若就诊不及时或用药不规律,可转为慢性病例,严重者可损伤关节造成劳动力的丧失。人群布病感染率的高低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有关。布病发病一般集中在3-8月份。
目前布病患者中,养羊的人群占了第一位。但近年来,非重点人群感染布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且不断增加。还有患者感染布病以后,经过医生检查、化验,“罪魁祸首”竟然是没有涮熟的羊肉片。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从事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人员及兽医等人员,要加强病畜检疫,无害化处理、隔离病畜。对于非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应减少接触潜在传染源。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