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
第03版:03

我市推广“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模式

694名志愿者让孩子们乐享“课后时光”

本报讯(记者韩学敏 通讯员李志刚)日前,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共有694名志愿者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让孩子们的“课后时光”变得丰富多彩。

近年来,小学生下午放学时间较早,家长接送学生不方便、放学后无人看管成为家长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起,我市全面开展了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家长们担心的问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更广泛的多样化需求,去年1月,我市开始实施“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新模式。

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明办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招募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志愿者的通知》,通过报纸、微信、官网等媒体渠道,在全市招募了一批社会责任感强、有专业才能的课后服务志愿者。志愿者中,有在沧高校优秀大学生、退休教师、退役运动员、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教育部门根据其专业特长进行定向分配,开设了书画、轮滑、冰壶、围棋、机器人、电脑编程、手工泥塑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堂。“志愿者经过审核、培训、聘任后,上岗开展课后服务。有了他们的参与,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各学校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开展特色课堂活动。迎宾路第二小学有22名家长和校外志愿者参加了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了形体、航模、面塑、武术、跆拳道、足球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临海路小学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编织”徐爱菊女士、“华龙拳”传承人刘钟程先生等50名爱心志愿者,开展手工编织、武术、书法、拉丁舞、速读速记等社团活动。新华区第二实验小学和建兴小学积极对接书绣非遗文化传承人韩芙华及面塑人才翟海月、张英,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板大鼓传承人赵福云、王琴等10名热心人士,到校普及专项非遗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截至目前,我市参与课后服务的志愿者已达694人。下一步,教育部门将主动对接社会各界人士,壮大志愿者队伍,为丰富课后服务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04-17 我市推广“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模式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8134.html 1 694名志愿者让孩子们乐享“课后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