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杰
一大清早,由20多位农民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穿梭在各个家庭银耳车间,查看银耳种植情况。“种银耳省时、省力,恩际公司的技术员组织我们培训学习,我每天看看菌棒供水和设备供电情况,既不耽误种地,也不耽误照顾孩子。”服务队成员王洪芬说。
位于漳卫新河北岸、距盐山县城30公里处的盐山千童镇杨庄村,是重点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村庄的发展多年受到制约,全村450个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0人,劳务输出一度成为村庄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市老促会联合有关单位和企业,启动了“百家理事单位进老区助振兴感恩示范行动”,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为杨庄村帮扶理事单位。为帮助杨庄村发展新产业,让村民摆脱单一种植,帮助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恩际公司准备在村里建银耳家庭智能车间。
“恩际公司要与咱们村合作开发‘一三一四’项目,就是一个农户拿出3间房来种银耳,一年能获得4万元的毛收入。咱们出房屋和劳动力,人家公司投设备、技术、菌种,回收产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驻村第一书记苏桂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伙儿。
“俺们都是种玉米、小麦的,根本不会种银耳啊!”为了增进大家对银耳种植的了解,恩际公司董事长崔军邀请部分村民代表到公司“智能银耳”生产加工流程车间参观。智能化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让村民们大开眼界,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没多久,村里就成立了银耳生产合作社,首批20余户农民报名。恩际公司投入资金100万元,农户投入平房80间,2022年3月投放第一批菌棒,28天银耳上市,公司现场收购,当即结算,平均每户盈利3500元。“不耽误干农活,一个月还多收入3500元,这买卖挺好!”村民刘月娥高兴地说。
杨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立说,村里一部分人常年在外,家中房屋闲置,腾出来种银耳,还能增加一笔收入。村民马玉民就是这种情况,他提供房屋,把日常种植管理的活交给村里的技术服务队,省心又省事。
有了种植银耳的经验,杨庄村党支部想进一步把银耳生产引入集体企业。在盐山县发改局、财政局以及县农业农村局的资金支持下,去年7月,总投资230万元的杨庄村银耳种植基地开建,共建成9个大型车间。11月,恩际公司与村里签订车间租赁协议,每年向村集体支付租赁费15万元,一举解决多年来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
如今,又到了银耳采收的日子,朵朵盛开的银耳散发着淡淡清香,家家户户热闹起来,采摘、打包、装运……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