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沧县杜生镇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和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优化布局、强化支撑,实施“一会两园三重点”发展战略,即聚焦“塑料中空制品展会”,打造品牌、深化交流、激发活力;围绕杜生工业园区一二期和“党建+园区”“两个园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夯基固本;突出“优化产业布局,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附加值,打造塑料小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个重点”,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提标创优,打造“对外开放、产业集群、科技赋能”三个新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包容、定位精准、产品多元、科技创新、优势互补”的现代化药包材产业体系,将杜生镇打造成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沧县”最强引擎。
办好中空塑料制品展,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举办中空塑料制品展会为契机,打造区域品牌,深化交流合作。
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沧县塑料中空制品展览会围绕“科技赋能新材料,打造经济新高地——塑料制品看沧县”主题,突出绿色、高效、智能、高端特点,吸引到全国21个省(区、市)500余家企业参展,参观人数3.1万人,现场成交额5.1亿元,达成投资意向27个,金额6亿元,各项指标数据均较前三届展会大幅增加。会上,中国包装联合会与沧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颁授“中国医药包装产业基地(沧县)、塑料中空包装产业基地(杜生)”称号。预计到2027年,中国·沧县塑料中空制品展览会将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主流的塑料中空制品展会。
优化药包材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新格局。健全“党建+园区”“党建+协会”模式,深入推进企业党建互联互动,完善“园区建支部,企业有党员”“党建互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红色园区”新格局;深化“一件事”服务理念,“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再优化。扎实推进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继续推行“纾困计划”,为中小微企业排忧解难;加强人员培训,牢固“服务意识”,稳定经济、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拳头产品”,培育药包材细分领域“领头羊”,打造眼药水滴瓶、开塞露瓶、折叠收纳箱、食品罐等“拳头产品”。推进分类招商,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补充一批”的工作思路,引来“链主”地位项目,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壮大。强化园区建设,抓好周边要素保障,加强基础性服务供给,提升园区吸引力、承载能力,探索多元化园区建设运营模式,高标准建设园区二期,打造50亿元园区,力争到2027年形成药品包装材料百亿产业集群。
强化政策支撑,打造科技赋能新格局。利用好京津冀精准对接政策,加强校企合作,以“康复药用包装材料厂——华北理工大学”合作模式为范本,强化毕业生引进和优秀员工进修,积极探索定向委培新机制,争取试验站和工作点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弘扬工匠精神,优化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加强医疗、住房硬保障和文化娱乐、婚恋软保障,厚植创新人才沃土,助力人才引进。依托沧县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青年企业家“思享汇”,加强药包材行业的交流合作,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和科技含量。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互动”的产业发展良好局面。力争到2027年,在全国范围内打开“杜生制造”品牌,高标准打造好“塑料中空包装产业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将乡村产业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整体统筹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不断扩大产业范围,推动产业功能转型,提高产业附加值,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把产业链的主体和收益留在镇域,提升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功能,优化和提升产业园区结构和能级,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