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程
日前,在献县乐寿镇北紫塔村肉鸭养殖基地内,成群结队的鸭子嘎嘎叫着。村民郜书信一边给鸭子喂食,一边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
“我家养了八九千只肉鸭,日常给鸭子喂食、打疫苗,一个人就能干完,还不耽误农活儿。”郜书信说,他养殖的“合同鸭”是由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的,自2011年养殖“合同鸭”以来,每年多收入10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北紫塔村是献县传统革命老区。近年来,为带领乡亲们持续增收、带动老区经济发展,沧州市老促会、献县老促会,与乐寿镇政府、帮扶理事单位和帮扶部门共同开展进老区助发展感恩示范行动,通过大力发展肉鸭养殖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北紫塔村的帮扶理事单位,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自身优势,将国内“Z型北京鸭”祖代育种基地设在北紫塔村,建设了1个“Z型北京鸭”祖代种鸭场、3栋高标准鸭舍,祖代种鸭年保有量5000套,产父母代种鸭950个单元,为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
“建个10亩肉鸭场,等于开个小银行。”村党支部书记樊希通开着玩笑说,自从乐寿鸭业到村帮扶,村里建起肉鸭养殖基地,村民一起养“合同鸭”,共同奔向了致富路。如今,“献县肉鸭”成为献县产业发展的“金名片”,更成为革命老区北紫塔村加快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我们村,乐寿公司给养殖户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村民可以放心养鸭子。”樊希通说,为了避免市场风险,公司在北紫塔村提出新的养殖模式,除了定期对肉鸭统一防疫、对农户统一技术指导,还对出栏的肉鸭统一回收加工,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降低了养殖户经营风险,保障了村民增收。
同时,公司创办了专门的产业园,通过采取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与养殖户合作、优先流转养殖基地附近农户的土地等方法,最大程度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村里每年出栏肉鸭40万只。今年2月,在镇政府、帮扶理事单位和政府帮扶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又募集了资金,将用于北紫塔村庄街道硬化、亮化和大坑治理美化,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使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