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流河镇盖宿铺村102岁老党员王金荣,抗战时期用笸箩摆渡冀中八路军干部过河,开辟运东根据地的故事,随着本报的报道已广为人知。而实际上,王金荣抗战时期还做了很多的事情。
近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赵国岭来到盖宿铺看望、慰问老人,听老人讲述了更多惊心动魄的革命传奇。
挑铁路
“七七事变”后,日军很快掌握了津浦铁路,使之成为日伪军运输物资和兵力的重要交通线。
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候,22岁的王金荣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日军实行大扫荡,青县共产党组织遭到重创。八路军干部、大城新九区区长刘敬修来到盖宿铺,秘密发展了6名共产党员,其中就有王金荣。
“那时党员的身份严格保密,谁也不能告诉!”王金荣说,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秘密渡口,用冀中区特制的大笸箩秘密运送八路军干部渡河。因为纪律,他甚至不知道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姓名和职务。他不惧生死,一干就是两年多,直到抗战胜利。
王金荣很快成为盖宿铺村的秘密民兵队长。他们接到的另一任务是:想方设法破坏津浦铁路线。
盖宿铺紧挨运河,离津浦铁路也不远。破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挑铁路,二是在铁路上埋地雷,炸铁路。
采访中,王金荣说:“我们在津浦线上炸过运物资的铁甲车,炸得满天花!”
劫“满铁船”
“满铁船队”是日伪军的商业船队,主要是将搜抢民间的棉花、粮食等物资运往天津,再把天津的民用物资,包括布匹、糖类、肥皂等日用百货及军需用品运送城镇,反复牟利、吸干中国老百姓的血汗。
1945年春,一支由20多只船组成的“满铁船队”经常来往于大运河上。共产党五区区委决定集中兵力,分南北两段堵截敌人的商船。其中,南段战斗就选在从盖宿铺到北蔡庄的一段运河上。盖宿铺村北有一大片河滩,正是截击战的最佳地形。王金荣参加了这次战斗。当时他有一支枪,名叫“大撅枪”(音)。这种枪虽不如三八大盖先进,在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截击战,民兵配合八路军作战大获成功,截获了几十车布匹、肥皂、背心、汗衫等物。
这次战斗不久,日军疯狂报复,血洗盖宿铺,打死了没来得及逃走的无辜老人。这就是王金荣老人口中的“盖宿铺开火”事件。
挖地道
日军血洗盖宿铺,村民们能及时逃走,得益于村里挖有地道。村民们钻进地道,就能逃到村外的庄稼地。挖地道也是王金荣的任务之一。
除了在本村挖地道,王金荣和村里的民兵还经常帮着附近的村庄挖地道。采访中,王金荣还讲了一个“地道里参军”的故事。有一次,他和村里的另一名民兵程宝明去别的村挖地道。王金荣干完活儿就出来了,等了大约半个时辰,程宝明穿着军装出来了。他告诉王金荣,自己参军了,一会儿跟八路军去找部队,就不回村了。只留下这么一句话,就离开了。
王金荣再见程宝明,他的头颅挂在青县城门楼的高杆上——他已壮烈牺牲。
抗战胜利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王金荣继续与国民党部队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为青沧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5年,带领乡亲们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为盖宿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转眼百年岁月倥偬。除了耳背外,王金荣依然身体硬朗,思路清晰,声若洪钟。与王金荣同村的青县民政局干部刘洪泰,每次回老家,都会找王金荣老人聊天话家常。日积月累,他了解到老人抗战时更多的惊险故事。但老人毕竟年纪大了,有些事经常“断片”,需要有人提醒,才能把这些故事讲述完整。老人虽然生活在乡间,但他丰厚的人生传奇就是一部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