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体验传统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探寻异域风情……当下,研学旅行已成为教育和文旅市场的重要赛道,有效补充了淡季旅游市场,成为市场复苏的新“风口”。
“研学游”领域,蕴含着家长们期待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迫切需求,当新东方等教育巨头下沉到二三线城市,让人心动的新颖旅程背后,是动辄成千上万元的费用支出。
面对即将大规模扩容升级的研学游市场,如何迅速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为当地潜在客户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研学选择,值得思考。
“研学旅行”的N种打开方式
听驻华大使讲解自己国家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学习外交礼仪、学习土著语言、“小记者”提问、为驻华大使介绍沧州的风土人情、体验亲手制作北京传统民俗风物——兔儿爷……
4月22日,来自沧州多所小学的45名学生,体验了一次特别的“小小外交官之旅”。
这是市区一家托管机构联合北京某旅行社组织的研学活动,一天的活动下来,学生们兴奋异常。
“孩子一到家就说个不停,讲索马里海盗、教我们当地语言、‘科普’外交礼仪。”市民陈女士也为儿子报了名,小家伙平时对政治、历史都比较感兴趣,她报名的初衷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够开阔眼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拥抱自然,感受社会的研学旅行,正在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女儿研学归来的收获超出了尹女士的期待。
她的女儿在黄河路小学就读五年级。4月20日、21日,孩子跟随学校的研学队伍踏寻革命先烈足迹,游学冉庄、狼牙山、西柏坡,参观地道战纪念馆,体验地道战的艰难与智慧,参观五壮士陈列馆,并登顶狼牙山,走进西柏坡纪念馆,感受开创新中国的艰辛。
对于学生们而言,吸引他们的除了研学本身,还有热闹的集体生活。脱离父母跟小伙伴们在一起的集体出游,确实让人期待。
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开始加入到“研学旅行”的队伍中。
市区一家幼儿园也在22日组织小朋友们集体出游,在家长的陪伴下打卡“国家海洋博物馆”和“天津科学技术馆”。
亲近自然、体验传统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探寻异域风情……研学旅行的打开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涵盖群体也越来越广。
按捺不住的市场需求
尽管离“五一”还有一段时间,但白女士已经为孩子安排好了3天的行程——4月29日开始的荒野少年户外运动及野外生存挑战营。
在主办方给出的行程安排中,涉及了野外急救课、野外取火、野外结绳、制作罗马炮台、浑水摸鱼、攀岩体验、飞盘运动、皮划艇、篝火晚会等,并承诺24小时安全保障,教练、急救员都是持有证书的专业人员。
“说是3天,其实第三天下午3点多活动就结束了,收费4280元。”白女士坦言,这收费让她多少“咬牙跺脚”了一下,但是想想孩子能有一些特别的体验和经历,也就报了名。
优优今年即将小升初,在“五升六”的暑期,妈妈给她报名了一个夏令营,营期7天,课程涵盖击剑、橄榄球、架子鼓、英文戏剧、乒乓球等,加上往返路费,花费近万元。尽管对这个价格也有些“肉疼”,但想到能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优优妈妈还是选择了参与。
今年暑假还未到,妈妈们已经开始筛选今年的夏令营了,想趁着这个相对悠闲的暑假给孩子更多新奇的体验。
“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再穷不能穷孩子”成了很多妈妈自我安慰的口头禅。在市面上的研学选择中,一些大的教育机构很是抢眼,他们依仗自己教师队伍的知识储备,可以推出更愿意让家长为之埋单的研学项目。
某大教育集团推出的研学项目中,涉及故宫、孔庙、天坛、颐和园、观象台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去北京深度游。而另一家大型教育集团的研学板块则涉及到人文素养、名校名企、公益支教、自然探索、主题营地等,地点从敦煌到西安,从巴蜀到云南,还有模拟联合国青少年峰会、少年巴菲特商业新生代财富实战营,可以去海南、云南探秘山海,可以去阿拉善沙漠挑战,可以去恩施地质探索,可以去四川大凉山体验英文授课……而收费也多以5000元起,多数项目超万元。
“这些收费都是不含往返路费,如果是亲子营那么收费就要翻倍,如果是独立营,父母其实也需要去营地接送孩子,支出都不算小。”市民姜女士调侃,在选择研学游的时候自己就已是棵“韭菜”,但依然期待能遇到“性价比之选”。
机遇背后的更大挑战
比起对性价比的期待,在现有的选择中,更多妈妈将落脚点放在了师资力量的选择上。
尽管还未到5月份,但市民刘女士已经开始为7月的出行做准备。这一次她打算选择一场三峡游轮的研学游,而她最看重的,就是在研学游中负责讲解的老师。
这是一家国内的“大语文”机构,老师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和强大的知识储备、文史脉络梳理,让自己的女儿也成为了忠实粉丝之一,因为知道喜欢的老师会面对面授课,这让小粉丝兴奋不已。
这家机构推出的研学游行程共5天,线路是宜昌到重庆段,全程会有不同老师讲解,包含三峡与民族苦难、屈原与离骚、三峡精彩文学作品、巫山写景、烽烟三国、苏轼从三峡一路进京赶考开始的跌宕人生等,其间也有游览白帝城、神农溪、三峡博物馆、中华鲟实验基地等,每人收费5000元至7000元。
数据表明,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有数百场大大小小关于研学旅行的行业大会在各地举办;有近千条研学线路集中发布;有超过8成的景区、文化场馆、主题乐园等场所开设研学旅行基地。
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客群的研学旅游有效补充了淡季旅游市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切入文旅赛道,成为市场复苏发展的新“风口”。
“孩子们可能更看重‘游’的体验,而妈妈们则更需要选择有干货的研学路线。”刘女士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家长不再只想单纯到景点“打卡”,而希望能够有更高水平的导游给孩子讲出更深层次的知识,让游与学相互成就。
如果遇到的老师知识储备不足,只能讲一些野史,或者拓展不足,那这样的研学体验就会大打折扣。妈妈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