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学敏 通讯员杨永胜 杨雨利)4月25日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 共享健康生活”。日前,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疫苗接种知识。
据介绍,一般来讲,婴儿出生后从母亲体内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但随着其成长,在出生6个月后母传抗体逐渐减弱消失,而此时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仍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害。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手段,能够增强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能建立免疫屏障,从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预防接种常用的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由国家免费向公民提供,主要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的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四价流脑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狂犬疫苗等。
市疾控中心号召广大儿童家长,应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接种疫苗前,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疾病或明显不适,如发烧、咳嗽、腹泻等,应及时向接种医生反馈,必要时可以选择延期接种。推迟接种本身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推迟期间人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预防接种应尽量按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的可以推迟,但应尽早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