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未逸远,书香已渐浓。和着世界读书日的春风,美丽的大运河边,清风楼畔,一场传承文化、流韵沧州的活动,让涛涛运河,书香弥漫。
日前,由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沧州儒悦书院参与编撰的《运河沧州韵》一书出版。此次活动就是围绕这本书,在大运河畔,大家共读一本书、共享文化盛宴。
“爱运河,知沧州”是对家乡记忆的美好传承,是对城市文化的守望与诠释。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开凿运河?运河是谁开凿的?千百年来大运河两岸又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许多沧州人对此并不了解,尤其是孩子们更是知之甚少。有鉴于此,《运河沧州韵》一书将运河两岸的历史故事、民风民俗、红色传奇、名胜古迹等去粗取精,编辑整理记录下来,为美丽的母亲河保留下一份珍贵记忆。
《运河沧州韵》共分为“古韵沧州 历史风云”“人杰地灵 人才辈出”“名胜古迹 遗韵留珠”“诗词歌赋 雅韵沧州”“拾遗故里 淳朴民风”“革命烽火 红耀沧州”六部分,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古以来发生在沧州大地上的故事、涌现出的沧州名人。此书集知识性、文学性、故事性和思想性于一体,采用通俗易懂、生动简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运河画卷。其中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启迪心智的民间传说、文采飞扬的绝美诗词、引人入胜的文物古迹等,都能带领人们亲近大运河、了解古沧州,对家乡增添更深的情感。
清风楼外,来自我市的100名中小学生共绘大运河长卷,开阔雄浑,炫彩多姿,他们用稚嫩青春的双手描绘大美沧州;楼内古琴悠扬,群贤毕至。我市金牌阅读推广人一澜为大家倾情朗诵了《运河沧州韵》序言;沧州市文联党组书记王月周将这些年与《诗经》相知、相恋、相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王月周说,沧州河间是诗经之乡,诗经之美、诗经之情是无法言说的。我们与2000年前的古人情意相通,今天,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一分美好都可以在诗经中体味到。所以,我们要传承诗经,传承其经典、传承其气质、传承其风骨,让诗经文化在新时代再放光彩。
沧州儒悦书院院长林如月多年来从事文化教育与传播推广,在编辑此书的时候,精益求精,力求朴实全面动人。她希望每一个沧州人都能更多地了解沧州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孩子们能通过这本书受教解惑,以家乡文化为自豪,热爱家乡,奉献家乡。
新华小学的学生、天乐祥曲艺社学生、第五中学学生、沧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朗诵者们分别诵读了书中的节段,从《曹操开凿平虏渠》到《献王刘德》,从《天官王翱》到《诗词歌赋》,每一段都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不仅传递了知识,还加深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中,第五中学和新华小学的学生们还在清风楼广场,齐诵“枕河而立 三座名楼”“诗词歌赋 雅韵沧州”。朗朗书声伴随着运河流水,起伏潺潺,正如古往今来的沧州文化,厚重瑰丽、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