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赵 越
春季农事忙,日前,记者在东光县龙王李镇玉红家庭农场种植基地看到,当地农户们埋头田间、抢抓农时、积极播种花生。
据该农场负责人高玉红介绍,今年,农场种植花生1300余亩,花生品种为“花育23号”,抗旱性强、高油酸。
“据初步计算,每亩地比传统种植技术可节约水资源60立方米,亩产可达500余公斤。”高玉红说,这两年,农场一直采用节水高效种植模式,共计节约水资源数万立方米。这种模式既提高了花生产量和产出效益,又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除了种植花生,龙王李镇的红薯种植近日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在当地荣业种植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20余名村民在田垄上扦插品种为“龙薯9号”的红薯苗。
据合作社负责人张春荣介绍,这种红薯采用的是覆膜滴灌技术,垄面覆上滴灌带然后覆膜,既可以防草,又能保证水分不散失,减少病虫害发生,做到水肥一体,提高红薯质量。今年种植了500亩,每亩地产量3500公斤左右。
龙王李镇地处华北地下水沉降漏斗区域,是纯农业镇。近年来,这个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立足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节水种植模式,发展了红薯、花生、山药等特色节水农作物。全镇共有1万余亩土地种上了节水作物。
龙王李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镇党委将从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市场信息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相关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