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30日
第03版:03

打造“软环境” 护航“硬实力”

(上接第一版)在全省率先绘制三类建设项目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基础上,按照“主题式”分类细化为出让用地房地产、划拨用地房建、市政线性工程、危化项目等19类流程图,为不同类别项目量身打造体现项目特点的最优审批流程。

林芳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时间表显示,项目2023年1月31日完成项目立项备案,2月9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月10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月16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自项目立项至取得施工许可仅用时16个自然日。她说,在审批过程中,只要项目材料准备齐全、符合审批条件,就能够实现随到随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实现了资料齐全当日办结,施工许可证核发实现即来即办。

目前,我市19类建设项目全周期平均申请材料从169.21项压减至75.84项,精简率55.18%;平均审批环节从39.11个压减至5.48个,压减率86%;平均审批时限从425.32天压减至28.63天,压减率93.27%,为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提交了“沧州方案”。2021年7月导图推广以来,全市已先后服务项目1100余个。

此外,我市不断完善项目要素保障,“按需点菜”,精准赋予渤海新区黄骅市103项市级行政许可权限,提升重点区域能级水平。今年,我市充分发挥“移动审批”“智慧选址”省级改革试点优势,推进“用地清单制”“拿地即开工”改革落地,更好满足项目企业多样化、便捷化办事需求。目前“智慧选址”平台及相关模块已基本完成搭建。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高质量的社会信用环境,既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保障。

“太方便了,这次申请信用修复是信用办工作人员全程线上帮忙办理的,我们不用出门、不用见面就完成了信用修复,避免了失信受限。”任丘市某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为帮扶企业提高诚信水平,维护经营主体权益,任丘市推行“事先告知+到期提醒+全程服务”信用修复模式,落实“责任到位、机制到位、服务到位”的工作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程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打通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等领域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为有效释放经营主体活力,我市不断完善信用承诺、履约践诺事项清单,以告知承诺制事项为突破口,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尝试构建信用承诺闭环管理。开展助企增信活动,广泛收集经营主体践诺信息,并纳入信用记录,帮助企业提升信用度。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归集信用承诺履约践诺信息300万条,达到经营主体总量的4.47倍,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案例不断丰富,经营主体“勇于承诺、执于践诺、羞于违诺”意识不断增强。

记者手记

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提到“信心”一词。

这份信心,孕育在优化服务的加法中。提质增效,化解风险,纾困解难……服务企业,走在前面、想进心里、落到细处,让经营主体更有获得感。

这份信心,见证在简政放权的减法中。企业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背后,是放权赋权的制度,是精简审批的过程,也是企业轻装上阵、跑出加速度的前提。

这份信心,迸发在效应放大的乘法中。外贸发展发力、外商投资加速,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步伐越走越实,更多人才、企业、资本用“脚”投票,选择沧州、扎根沧州。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70.33万户,同比约增长9.49%。

这份信心,增长在破除壁垒的除法中。沧州围绕政策、市场、税务、法治建设,敢于向改革顽疾亮剑,向堵点难点发力。信息共享、信息互认、破除部门间壁垒,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2023-04-3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9533.html 1 打造“软环境” 护航“硬实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