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洪丽 本报通讯员 赵海洋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五一”假期,吴桥县曹洼乡岳庄村花红柳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宽阔整洁的公路两旁,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农房整齐排列;一条条胡同、一幅幅壁画,都在诉说着这个村的历史和故事。一拨又一拨游客慕名而来,在村里观摩岳飞纪念馆、谷物文化馆、吴桥县国防教育基地、村史馆、酒头酒肆等特色场馆,详细了解岳庄村的历史和美丽蝶变的历程。
岳庄村只是我市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五美”为标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揽,以人居环境清洁、建筑风貌美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特色产业壮大、乡村治理有效为主要目标,按照 “环、带、片”整体布局要求,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34个。仅2022年,就有37个村被认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61个村被认定为省级美丽乡村,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装点在狮城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可以说,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是一篇大文章。在这篇大文章里,如果不坚持规划先行,不打好“提纲”,难免会在建设中出现偏差,在发展中留下遗憾。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我市始终将编制村庄规划作为工作之首,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以县域为单元,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高质量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科学确定村庄类型,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全市共5659个行政村,除城中村、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村庄不单独编制规划外,剩余的4460个村庄需编制村庄规划,其中2712个村合并编制、1748个村独立编制,形成了2450个规划成果。
县级统筹编制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规划,明确路网、管网、林网、水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重点,确定建筑风貌格调、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资源共建共享。乡镇负责按照“一村一策”原则,逐村或联村组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注重保护村庄原有肌理,保留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
除此之外,我市还注重成方连片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大运河沿线242个村庄达到市级以上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建设大运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坚持连片打造,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创建了吴桥古运河畔、肃宁尚村镇、青县曹寺镇、孟村辛店镇、南皮刘八里镇等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我们村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干净。”河间尊祖庄镇北司徒村党支部书记蔡振府一开口,就亮出了本村的特点。(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