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丽 陈立新 摄影报道
绳编铁狮粗犷豪放、串珠铁狮栩栩如生……昨天,在运河区十二中宿舍楼陈建英家中,五六个铁狮编织作品摆放在书桌上,制作精巧、惟妙惟肖。它们的主人就是69岁的沧州市民陈建英。
陈建英从市教育局退休,虽是地道的沧州人,但第一次见铁狮子,已经30多岁了。那是1985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当时正在十二中学任副校长的她,陪离家出走的学生家长,一起到孟村的亲戚家接孩子。返回途中,正巧路过东关。听说陈建英从没见过铁狮子,家长为表感谢,专程停车,请她观看。“当时月亮挂在天空,原野四周空旷寂静,那时,铁狮子还屹立在荒原上,清冷的月光下,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后来我又带学生多次到东关,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屹立在冬夜月色中的铁狮子。”陈建英说,铁狮情怀就这样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了根。
2011年,沧州举办首届民间工艺手工大赛。爱好编织的陈建英完成了6件绳编作品。但她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月下铁狮子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她决心绳编一件铁狮作品。绳编是软雕塑,用它来塑造铁狮子,少了铁的坚硬,多了绳的粗犷。她用两天时间,完成了自己脑海中的铁狮子,人们看了都说像。结果,这套绳编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2019年,在老年大学编织班任教的陈建英,带领学生们一起参加了清风市集的活动。一些文化界人士提出,能否研发一下与沧州有关的编织作品。那时,正流行串珠编织,陈建英考虑怎么用串珠编织出铁狮子。她有个癖好:越是嘈杂的环境,越能静下心来搞创作。2020年6月,陈建英突然心血来潮,照着一张铁狮子的图片,用串珠编织起来。仅用两个小时,一个活灵活现的串珠小铁狮子就创作完成了。
任教多年,陈建英养成了一边编织、一边记录、一边画图的习惯。串珠小铁狮子制作完成后,整个编织过程也记录了下来。当晚,陈建英特别兴奋,抚摸着串珠小铁狮子,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
她还将串珠铁狮子的编织方法义务传授给学员们。不久,这批作品亮相清风市集,受到市民们的欢迎。但她不满意,一直在改进,如今已是第四版,形象更趋完美。